第155章 西山农法,京城震动

程祭酒那句轻声的“佩服”,在西山脚下这片新生的田地间,显得格外清晰。他身旁的士子们,先是面面相觑,继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低语。他们上前,亲手触摸那些饱满的稻穗,掰开谷粒,又蹲下身,细细查看那滋润的泥土,以及田埂边那些被杨昭称为“古农法”残本的石块。

“这……这真是人力所能为?”有老儒生抚摸着石碑上模糊的纹路,口中喃喃。

“吾辈穷尽所学,只知‘靠天吃饭’,从未想过土地竟能如此改造!”另一位年轻士子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一种发现新天地的兴奋。

苏墨和李沐风穿梭在人群中,不厌其烦地解答着疑问,将杨昭口中的“曲流”、“深耕”、“轮作”、“肥田之术”等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他们的话语中,不时穿插着“圣人遗迹”和“古农法”的神秘色彩,让这些原本固守经典的士子们,在震撼之余,找到了一丝能解释眼前奇迹的“依据”。

杨昭站在一旁,不发一言,只是静静看着。他要的便是这种冲击,这种由亲眼所见带来的颠覆。当认知被彻底打破,新的思想才能扎根发芽。

直到日头偏西,众人方才意犹未尽地准备回京。程祭酒走在杨昭身侧,他一路上没有多话,只是神色深沉,若有所思。他曾是“守常”的坚定扞卫者,如今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有些“常”,或许并非永恒。

回程的马车上,京城名流们一路都在讨论西山之行。他们的声音从马车里传出,汇聚成一股股热潮,迅速向整个京城蔓延。

“西山荒地竟然变成了良田!”

“那稻穗,简直闻所未闻,一颗能抵寻常两颗!”

“听闻是均田司侯爷,发现了‘古农法’残本,重现了圣人农耕之术!”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里,人们争相传颂着“西山奇迹”;书院学子们,则围绕着“古农法”和“圣人之道”展开激烈辩论。一开始,自然有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杨昭的障眼法。但随着亲临西山的士子和名儒越来越多地站出来作证,尤其是程祭酒的默认,甚至隐约的赞许,那些质疑的声音便渐渐弱了下去。

国子监内,程祭酒回京后,即刻召集了监内所有博士、助教,以及京中德高望重的几位老儒。他没有直接提及“均田新政”,而是将西山之行所见,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语气中不带任何偏颇,只是陈述事实。

“……老夫亲手触摸那泥土,亲眼见过那稻穗,那绝非寻常之物。”程祭酒的声音回荡在静谧的议事厅内,“侯爷杨昭所言的‘古农法’,其效用非凡。若此法能推广天下,大乾万民之温饱,或可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