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圣旨一下,金鼎吐血

金銮殿上,皇帝的脸色黑沉。边境的军情报告与杨昭的奏折摆在御案,对比之下,触目惊心。军报里是边关将士的节节败退,是军饷粮草的捉襟见肘。而杨昭的奏折,则细数了地方豪强与官府勾结的种种罪状,字字泣血,桩桩证据。更让他心惊的是,奏折后半段,杨昭笔下描绘的杨氏在边境所做的一切:水车、磨坊、新式农具,以及百姓对杨氏的感恩戴德。

“好一个金鼎商行!”皇帝的声音不高,却蕴含着压抑的怒火。他指尖轻点奏折,目光落在那些被俘匪徒的供词上,上面清晰记录着他们受金鼎商行指使,破坏杨氏设施,欺压百姓的罪行。

“传旨,命内阁拟旨,着兵部、刑部、都察院会同彻查边境匪患,凡与匪徒勾结、鱼肉百姓者,一律严惩不贷!”皇帝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不容置辩的威严。

“另,命户部拨付赈灾款项,着杨氏家族全程协助,并推广其所献新式农具与水利器械。若有阻挠者,视同抗旨!”

这道圣旨,如同一道惊雷,自京城传出,迅速响彻大乾王朝。

陈德在金鼎商行总舵听到圣旨内容时,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的心口像是被巨石压住,呼吸困难。皇帝的圣旨,矛头虽然没有直接指向金鼎商行,但字里行间,却将金鼎商行在边境的所有布局,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彻查匪患、严惩勾结者,这无疑是要将他安插在边境的那些棋子,连根拔起。更要命的是,皇帝竟然点名让杨氏全程协助赈灾,推广农具。这意味着,杨昭不仅获得了官方的背书,还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可以光明正大地将他的影响力,渗透到边境的每一个角落。

“掌柜的,边境那边,沙河县的县令已经被都察院的人带走了,说是查出他与匪帮私通,侵吞赈灾款项……”一个管事颤颤巍巍地禀报。

“还有,金鼎商行在几个边境重镇的分号,都被官府查封了,说是涉嫌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另一个管事补充道,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陈德闭上眼,一股血腥味涌上喉咙。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边境势力,在皇帝一道圣旨下,竟如此轻易地土崩瓦解。杨昭的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切断了金鼎商行在边境的根基。

他猛地睁开眼,双目布满血丝。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寻找新的反击点。

“传令下去,立刻收缩边境所有业务,将所有资金和人手调往南方!快!”陈德几乎是吼出来的。他要放弃边境,保存实力,将战场转移到杨昭尚未完全掌控的南方。

然而,杨昭的谋划,远比陈德想象的要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