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具演示模型,齿轮咬合平稳,曲柄转动有韵律,让工坊里的人都看得入神。杨昭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它能替代人力和畜力,完成许多重活、累活。它能让我们的效率提升百倍,千倍。”
这番话并非只在空谈。杨昭接下来的指令,便是将这“机器”从演示变为现实。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矿山深处运送矿石的难题。以往,矿工们只能用背篓或简陋的滑轮,将沉重的矿石一点点从矿井底部运到地面,费时费力,且危险重重。
杨昭绘制出更详细的图纸,那是一种大型的绞盘提升机。它利用齿轮组的减速增力原理,通过少数人的摇动,便能带动粗大的缆绳,将数百斤的矿石从数十丈深的井底轻松提起。
工匠们有了之前制造机床的经验,这次面对复杂的设计,虽然仍有挑战,但已没了最初的茫然。他们按照杨昭的要求,用新炼出的高品质铁料,铸造出更大更坚固的齿轮和轴承。每一件零件都经过反复的打磨和测量,确保严丝合缝。
李沐风则负责调派护卫和壮丁,配合工匠们进行组装。矿山深处,一座巨大的木质框架被搭建起来,铁制的齿轮和绞盘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位。那粗壮的麻绳,连接着吊篮,直垂入幽深的矿井。
数日后,第一台绞盘提升机终于完工。杨昭亲自检查了每一个连接点,确认无误。
“启动!”他发出指令。
几名壮汉上前,握住巨大的摇杆,用力推动。沉重的齿轮缓缓转动起来,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绞盘带动缆绳,吊篮从井底开始向上攀升,速度远超以往的人力提升。
站在井口等待的矿工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当吊篮稳稳地升到地面,里面装满了黑亮的矿石,所有人都发出惊叹。以往需要数人合力才能抬动的矿石,此刻被一台机器轻易举起。
“再来!”杨昭沉声吩咐。
吊篮再次下降,很快又满载而归。矿工们争先恐后地将矿石卸下,又将空吊篮推入井中。整个流程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