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杨昭隐退,传承不朽

他回身,目光落在苏墨身上。“苏墨,你博学多才,有治世之能。新政的许多细节,都由你与陈远一同完善。未来户部、礼部乃至整个朝堂的运转,都需你等年轻一辈挑起大梁。”

他又看向李沐风。“李沐风,你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兵部的改革,军队的训练,你居功至伟。大乾军队的未来,系于你手。”

杨昭的话语,并非推卸责任,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托付。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包括如何逐步将兵部、户部和礼部等核心部门的权力下放,如何培养更多年轻官员,以及如何确保新政的延续性。他甚至拿出了几份早已准备好的“知识传承”方案,其中包含了大量系统【知识库】中关于现代管理、经济运行、科技发展和军事理论的简化版核心理念,他将这些内容整理成适合古代人学习的教材,并计划在明德书院和军中学堂中推广。

“这些,是我为大乾未来准备的基石。”杨昭指着那些手稿,“我希望,我的所学能够以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持久的方式,传承下去,而非仅仅依赖我个人的存在。”

苏墨与李沐风这才明白杨昭的深意。他并非要抛弃大乾,而是要以一种更长远、更根本的方式,影响和塑造这个帝国。这是一种超脱于个人权势的宏大格局。

“国公爷……我等定不负所托!”苏墨躬身。

“我等誓死追随国公爷,为大乾鞠躬尽瘁!”李沐风也郑重表态。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杨昭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传承计划”。他不再每日往返于兵部衙门,而是将更多时间放在明德书院。他亲自授课,将【知识库】中筛选出的精华,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子们,尤其是那些寒门出身、有志于报效国家的年轻人。他鼓励他们质疑、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朝堂上,他逐渐将一些重大决策的最终拍板权,交由苏墨和几位新提拔的尚书。他只在关键时刻出言点拨,或在遇到阻力时,以其无与伦比的威望为他们保驾护航。杨老太爷也察觉到杨昭的意图,他虽有不舍,但更欣赏孙儿的胸襟与远见。他开始在家族内部,着手培养杨氏的下一代精英,为他们提供更多历练的机会,以适应杨昭构建的新体系。

皇帝也感受到了杨昭的变化。在一次深夜的召见中,杨昭开诚布公地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并非辞官归隐,而是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传道授业”之上,培养更多能支撑大乾未来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