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知识库】中关于地下水勘探的方法,传授给几位信得过的匠人,让他们带着特制的简易勘探工具,在杨家周边乃至整个县城范围进行勘察。
很快,第一批勘察结果便送了回来。按照杨昭指引的几处地点,匠人们果然发现了潜在的水源。
杨昭随即指导他们挖掘深井。他提供的“深井挖掘术”,结合了现代的钻探原理,虽然受限于工具,无法达到真正的钻井效果,但通过对井壁支撑、泥浆循环等细节的改进,使得挖出的深井,比传统水井更深,出水也更为稳定。
当第一口深井喷涌出清澈的地下水时,围观的百姓和杨家族人都发出震天的欢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深的水井,更没想到,在这种旱情下,还能挖出水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杨昭又指导工匠们改进提水工具。他画出一种简易的链式提水器图纸,虽然简陋,却比传统的辘轳效率高出数倍。这种提水器被迅速制作出来,安装到新挖的深井旁,大大缓解了取水难题。
同时,杨昭派人前往周边省份,高价收购耐旱的谷物种子,并在杨家自己的田地里进行试种。他还组织人手,修缮年久失修的水渠,并沿着河流的支流,新建了一批小型蓄水池。
最受百姓欢迎的,是以工代赈的方案。杨家开仓放粮,但并非无偿施舍。流民们只需参与挖井、修渠、修路等劳动,便能获得足够的粮食。这不仅让他们有尊严地活下去,也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起初,地方官府对杨昭的举动还持观望态度。毕竟,杨昭的许多做法都太过“离经叛道”。可随着一口口深井的出水,一条条水渠的贯通,百姓们领到粮食后,再无流离失所之虞,地方上的动荡也逐渐平息。
杨昭赈灾有方,不仅救活了无数百姓,更让杨家在百姓心中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往,杨家是富商,受人敬畏,如今,杨家是救星,受人爱戴。
“杨家少爷是活菩萨啊!”
“若没有杨少爷,我们一家老小,怕是活不到今天!”
这样的赞誉,在江南大地上传开。杨昭的名字,不再仅仅是商业传奇,更与仁义、担当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