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杨家新财源,工坊大改造

送走苏墨后,杨昭回到书房,心中的畅快难以言喻。苏墨的加入,填补了杨家在智谋层面的空白。有了他,许多长远规划便能稳步推进。

王福端来茶水,脸上挂着喜悦。

“少爷,苏先生的学问,老奴是真服气。”王福说,“能请到这等大才,是杨家的福气。”

杨昭点头,示意王福坐下。“王福,你跟了我这么久,可曾想过,杨家能有多大?”

王福想了想,答道:“杨家如今在江南已是响当当的名号,丝绸生意更是无人能及。若能再扩几分田产,多几间铺子,便算光耀门楣了。”

杨昭轻笑,摇了摇头。“这还远远不够。”

王福有些不解。

“仅仅依靠丝绸和茶叶,终究有其局限。”杨昭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江南富庶,然百姓生活仍有诸多不便。纸张昂贵,寻常人家难以负担;食盐虽有,品质却差,且常被官府或豪强垄断,价格居高不下。”

王福凑近,看着杨昭笔下的线条,心头疑惑更甚。

“造纸、制盐,这些都是大乾朝廷严加管控的营生。”王福提醒,“杨家贸然涉足,恐引来祸事。”

“所以,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技艺,更精妙的布局。”杨昭将手中的纸推到王福面前,“你看,这是我构想的新式造纸作坊图纸。从制浆到压榨,再到烘干,每个环节都可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且,产出的纸张将更白、更韧,远胜市面上的粗纸。”

王福瞪大了眼。纸上画的,是他从未见过的精巧装置,还有那一道道清晰的流程线,仿佛每个步骤都已在杨昭脑中演练过无数次。

“这……这真是造纸作坊?”王福难以置信。

“当然。至于制盐,亦是如此。”杨昭又拿出一张图纸,“我们可兴建大型盐场,改良晒盐和煮盐之法,提高产出纯度,让百姓能吃上更洁净的盐。”

王福深吸一口气。他跟随杨昭,从茶园到丝绸,每一次都见证奇迹。杨昭的每一次出手,都颠覆了他的认知。

“少爷,这些……这些技艺,您是从何处学来的?”王福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杨昭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王福,你先去准备。我们要在城郊寻觅合适的土地,兴建这两座工坊。”杨昭命令,“此事需秘密进行,切不可走漏风声。尤其是原材料的采购,务必分散进行,避免引起他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