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两点。
京郊一栋不对外开放的招待所,灰色的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法桐树后。
门口站着两排穿制服的警卫,神情肃穆,每一个进出的人都要经过严格检查。
韩磊开着车,在入口处停下,接受了两次证件核对和一次电子设备检查,才被放行。
车子沿着内部道路缓缓行驶,他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后座的凌夜。
凌夜靠着窗,正看着外面整齐划一的草坪,神色平静。
“等会儿,能少说就少说。”韩磊压低声音。
“我来应付。”
凌夜没回头,只是“嗯”了一声。
会议室在三楼,门口又是一道安保。
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陈旧木香和中央空调冷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长条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了十几个人,个个西装革履,神情严肃,桌上摆着统一的白色陶瓷茶杯和印着红色抬头的笔记本。
韩磊扫视一圈,心里一紧。
宣传部、文化司、卫生监督…在座的每一个部门,都能决定一部作品的生死。
主持会议的是坐在主位的一个微胖中年男人,胸前别着一枚徽章,资料上写着他是联合委员会的副会长,姓刘。
他对凌夜和韩磊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坐下,语气里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包容。
会议开始,刘副会长先是念了一段官样文章,无非是强调两州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肯定了近期文化市场的繁荣,最后话锋一转,落到了《我不是药神》上。
“今天请各位来,不是开批评会,是开一个内部的研讨会。”
刘副会长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
“主要是想听听各方的意见,帮助我们年轻的创作者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他顿了顿,将目光转向身边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
“墨老,您先说两句?”
韩磊看到墨老,心里一紧。
这位文艺评论界的泰斗,一篇文章能让一部戏从天堂跌到地狱。
墨老清了清嗓子,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落在凌夜身上。
“电影,我看过了。”墨老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常年作报告练就的穿透力。
“从拍摄技巧、演员表演来看,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片,这一点,我承认。”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沉了下来。
“但是,一部作品的价值,不应该只用票房来衡量。”
“尤其是在两州融合这个关键时期,文艺作品,更应该承担起弥合分歧、凝聚人心的责任。”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度,右手在桌上重重一拍。
“可这部电影,做了什么?它没有去展现我们为了解决医疗问题付出的巨大努力,没有去歌颂那些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反而用一种极其偏激的手法,放大了社会的个别问题,撕开了刚刚开始愈合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