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喝道。随即,一排排弓箭手从城墙上探出头来,对准了正在激战的侯东来和亲兵们。箭矢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随时都会夺走生命。
侯东来见状,心中一凛,知道今日之事已难以善了。但他仍不肯放弃,挥舞着手中的长剑,与亲兵们奋力抵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仿佛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扞卫瓦利城的安宁。
然而,面对如潮水般的箭矢,侯东来和亲兵们的抵抗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箭矢如雨点般落下,不断地有人倒下。侯东来的身上也中了几箭,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
他咬着牙,坚持着,但终于还是力不从心,倒在了地上。亲兵们见状,纷纷停手,投降的投降,逃散的逃散。
宋时寻见侯东来已被拿下,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走到侯东来的身边,用脚踢了踢他的身子,确认他已经昏迷不醒后,才转身对身旁的亲兵们说道:“将这老匹夫关进大牢,严加看管,等候发落!”
亲兵们应声上前,将侯东来从地上架起,如同拖死狗一般朝城中的大牢走去。宋时寻则站在原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周围的士兵和百姓们目睹了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无不心生敬畏。他们知道,从今往后,瓦利城的命运将掌握在这个年轻而冷酷的将军手中。
在他沉浸在自我世界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骤然打破了宁静,打断了他的沉思。一名亲兵急匆匆地奔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大人,大事不好了!城外的大军已经进城了!”
“不必慌张,大家随我一同前去迎接马大人进城!”
瓦利城内最为宏伟壮观的建筑物,无疑便是那座巍峨耸立的郡守府,然而此时此刻,这座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建筑已经悄然易主,归属了新的统治者。
“你在这次事件中,做得非常好,我会向家主为你请功受赏。现在,我有一项紧急任务交给你,你必须立刻动身前往下辖各县,并且务必在短短三天之内,为大军筹集到十万石粮食。”马朝先的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过宋时寻的面庞,语气坚定而果决,直截了当地阐明了他此次召见宋时寻的真正目的。
听到马朝先提出的筹集十万石粮食这一艰巨任务,宋时寻不禁心头一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投靠马家并非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这些年,朝廷都不管北地了,只有马家不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在瓦利城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宋时寻,深信马家才是麓北地区真正的天命所归之人。
“大人!您有所不知,目前瓦利城内的粮食储备状况并不乐观,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征收上来的粮食,早已悉数送往布政使司,以供前方战事之需。如今,城内仓库中实在是难以凑齐如此庞大数量的粮食啊!”宋时寻急切地解释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仓库中没有足够的粮食,那就立即去民间征收!现在正值秋收结束之际,百姓家中粮食充足,正是筹集粮食的好时机。”马朝先厉声喝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人,麓北地区连年歉收,百姓家中已无多余口粮。此时若强行征收粮食,他们唯有被饿死了。”宋时寻心中不忍,再次向马朝先恳切陈述。
“如果没有我们的军队抵挡吕方,瓦利城能坚守多久?少废话,你不去,有的是人抢着去,别以为少了你就不行!”
马朝先的话语中透露出浓烈的威胁意味,他的眼神如同寒冰般冷冽,令人不寒而栗。宋时寻深知,此刻的马朝先已不再是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参政大人,而是一个被战争点燃了熊熊野心的危险人物。
小主,
他低下头,沉默片刻,似乎在内心进行着剧烈的挣扎。最终,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马朝先,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大人,我明白您的难处,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但我也清楚,如果为了筹集粮食而置百姓于死地,那么即使我们赢得了战争,失去的也将是整个北地的民心。”
马朝先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视着宋时寻:“我看你是存心找死!别忘了,你的家人还在城里,你难道想让他们因为你的固执而遭受牵连吗?”
宋时寻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他依然没有退缩:“大人,我并非挑战您的权威,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如果强行征收粮食,只会激起民变,到时候,我们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威胁,还要面对城内百姓的怒火。这样的结果,是您愿意看到的吗?”
马朝先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平复自己的愤怒。片刻后,他缓缓坐下,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宋时寻,你可知我为何会选择你作为这次筹集粮食的负责人?正是因为你的正直和聪明。但有时候,太过正直也会成为一种累赘。”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我明白你的顾虑,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容不得丝毫仁慈。北地民众的支持固然关键,但若缺乏充足的粮食补给,我们的军队战败了。到那时,我们都将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要民心又有何用?”
宋时寻沉默不语,他深知马朝先所言非虚,但内心的道德准则却让他无法轻易妥协。他低声说道:“大人,我明白您的苦衷,也愿意为瓦利的百姓尽一份力,他们实在太苦了。但筹集粮食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是否可以寻找一种既能满足军队需求,又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负担的方式?”
马朝先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嘲弄。但凡有办法,他也不会向百姓伸手,不过他终究还是微微颔首,语气较之前缓和了不少:“你的建议我会考虑,但在此之前,你必须先完成筹集粮食的任务。记住,你的家人还在城里,你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危。”
宋时寻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房间。他知道,自己将面临一场艰难的抉择。
夜幕降临,宋时寻独自漫步在寂静的街道上,心中五味杂陈。他回忆起与马朝先的对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切割着他的良心。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暗自思量:自己选择的道路到底是对还是错?
他深知,马朝先虽然手段强硬,但也是为了大局着想。军队若败,城破人亡,百姓同样难逃厄运。然而,直接向百姓征收粮食,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与他心中的道义相悖。宋时寻苦思冥想,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动员城中的富户,让他们自愿捐出部分粮食,以解军队的燃眉之急。同时,借此良机,可将城中所有富户紧密联结。如此举措,既可确保筹集到充足的粮食,又避免对民众造成过重的负担。
想到这里,宋时寻的心中稍感宽慰。但是城中的富户怎么看待自己呢,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