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寝殿之内。
吕氏抚摸着儿子依旧在颤抖的后背,心中五味杂陈。
她沉默了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扶着儿子的肩膀,让他坐直了身体。
“允炆。”
她的声音带着沙哑,却异常坚定。
朱允炆红肿着眼睛,茫然地抬起头,看着自己的母亲。
“从明天起,你去国子监大本堂,跟着你三叔上课。”
朱允炆的身体猛地一僵,眼神里满是抗拒。
去见三叔?
那个让他当众颜面扫地,考了零分的人?
他不愿意。
吕氏看穿了儿子的心思,她伸手,轻轻擦去他脸颊上未干的泪痕。
“母妃知道你委屈。”
“可你也要明白,这次的事,错不在你,在母妃。”
“是母妃自以为是,以为请你外公给你开小灶,就是走了捷径。”
“却没想到,那是一条死路。”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
“连宋濂那样的当世大儒,都对你三叔的学问推崇备至。”
“你父王是太子,你以后是要……”
吕氏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想把今天丢掉的脸面挣回来,想让所有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你就必须去学。”
“去学那些你看不懂的拼音,去学那些你不会算的算学。”
“去把你三叔肚子里的学问,全都学过来。”
吕氏的每一个字,都敲在朱允炆的心上。
他看着母亲眼中的坚定,再想到今天在课堂上,三叔指出他错误时那平静的眼神。
想到大哥朱雄英他们拿到高分时的喜悦。
一股不甘心,从心底最深处涌了上来。
凭什么他们都会,我不会?
他死死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
“母妃,我听您的。”
“我去。”
“我一定要学会!”
“下一次,我一定要考第一名!”
少年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吕氏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才是她的儿子。
……
第二日,天还蒙蒙亮。
国子监大本堂的门前,已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朱允炆站在门口,神情有些局促不安。
他来得太早了,整个国子监都还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