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

性格最是跳脱的四皇子朱棣,第一个忍不住开口。

“父皇让你来教我们,你准备教什么?”

“要不给咱们讲讲你在北元打仗的故事呗!”

“对对对!讲讲怎么打仗的!”

底下的弟弟们立刻跟着起哄。

朱棡看着这群精力旺盛的小子,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打仗的故事以后有的是时间讲。”

他拿起一支毛笔,转身在身后的木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

“今天,咱们讲讲兵法。”

众人伸长了脖子看去,只见木板上写着——《抡语》。

“抡语?”

朱棣挠了挠头。

“三哥,你是不是写错字了?不是‘论语’吗?”

“没错。”

朱棡转过身,手中的教鞭“啪”的一声敲在讲台上。

“就是抡语!”

“抡起膀子跟人干架的‘抡’!”

“我一身的兵法,都是从这本‘抡语’里悟出来的。”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的懵圈。

朱棡也不解释,目光扫视全场,缓缓开口。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被立为皇太孙的朱雄英便站了起来回答。

“回三皇叔,此句出自《论语·季氏》。”

“意为,既然已经把远方的人招抚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住下来。”

“此乃为政者当行之仁道。”

标准的答案,无可挑剔。

然而,朱棡听完,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讲台上的朱棡。

连一旁旁听的宋濂,都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句话的解释,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怎么会是错的?

朱棡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嘴角咧开,露出笑容。

他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

“既然敌人已经打上门来了(既来之)。”

“那咱们就应该把他们全部消灭,让他们永远安息在这里(则安之)!”

所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讲台上那个男人。

这……这也太离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