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朱元璋一旦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可当他们看到刘大林和李大卫只是被收押,并未问斩。
并且很快就要被调往晋王麾下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一时间,武将们看向朱棡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位王爷,是真把他们这些武人当自己人看的。
他不仅能带着大家打胜仗,还能在关键时刻,保住大家的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跟着这样的主帅,心里踏实。
不知不觉间,一股力量,开始将大明的武将集团,向着朱棡悄然聚拢。
……
几日后,奉天殿。
朱元璋再次召集了满朝文武,商议的重点,从军事转向了民生。
“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北方诸省更是千里无鸡鸣。”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声音沉稳,却透着压力。
“如今大局已定,恢复民生,发展生产,乃是当务之急。”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中书左丞相李善长正欲出列,却被一道身影抢了先。
新任翰林院学士胡惟庸一步迈出,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与民休息。”
“臣提议,废除前元苛捐杂税,轻徭薄赋。”
“同时,将查抄的蒙元贵戚官田,分发给无地百姓。”
“使其有田可耕,有粮可食。”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胡惟庸话音刚落。
他的老对头,中书参政知事杨宪便紧跟着出列。
“陛下,胡学士所言虽好,却只解一时之急。”
“北方地广人稀,田地荒芜,即便分了田,也无人耕种。”
“而江南一带,人多地少,百姓屡有争端。”
杨宪的声音清亮,思路清晰。
“臣提议,当效仿历代之法,迁江南富户及无地之民,往北方屯垦。”
“如此,既可充实北地,又能缓解江南压力,一举两得。”
这个提议,显然比胡惟庸的更加具体,也更具操作性。
朱元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杨爱卿所言,甚合咱意。”
他赞许了一句。
随即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分田、屯垦,都好。”
“但历朝历代,开国之初皆是如此。”
“为何到了王朝末年,总是土地兼并,民不聊生?”
“咱要的,是一个能让大明长治久安的法子!”
“谁能告诉咱,如何遏制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