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教化之鞭

为什么要教他们我们的语言?一位年轻的官员问道。

马小云看着操场上那些笨拙模仿汉语发音的土着:语言是思想的牢笼。当他们开始用我们的词汇思考,就再也回不去了。

奖惩制度严格而明确。学习汉语最快的人可以获得额外的食物;劳动最积极的人可以住进条件更好的棚屋;而那些试图反抗或逃跑的人,则会当众受刑,并且连累家人一起挨饿。

慢慢地,变化开始出现。

一个名叫吉万的年轻土着,在半个月内学会了近百个汉语词汇,被提拔为小组长,负责管理其他五十名土着。他穿着汉人赐予的布衣,虽然粗糙,却与那些仍穿着兽皮、麻片的同胞截然不同。

吉万,你恨我们吗?马小云通过通译问他。

吉万低头思考片刻,用生硬的汉语回答:以前怕,现在...有好食物,有衣服。不恨。

马小云满意地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恐惧与利益的交织,比单纯的暴力更为牢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顺从。感化院西区发生了一次暴动,三十多名土着在夜间试图推翻围栏,守卫们迅速镇压,杀死了十几人。

次日清晨,马小云下令将所有尸体悬挂在感化院入口处。

看见了吗?反抗就是这种下场。他对着聚集的土着们说,通译大声传达着他的话,但顺从的人,将有机会成为帝国的一员。你们的子孙,五代之后,将不再是奴隶,而是堂堂正正的平民。

人群中一阵骚动。五代人的奴隶生涯,对于寿命通常只有三四十岁的天竺土着来说,几乎是永恒的概念。但在那永恒之后,却隐约透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在给他们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陈锋私下对马小云说,五代人,太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