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半时间,凌家连遭三场丧事,医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原本还有两个伙计帮忙,但随着生意萧条,凌尘不得不将他们遣散。如今偌大的医馆,就只剩下她一人勉强支撑。
记忆如潮水般退去,凌尘望着镜中的自己,终于明白了这个身体的全部故事。她轻轻触摸着胸前的束带,感受着这具身体十五年来的隐忍与牺牲。
“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原主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走出卧室,她再次仔细打量这个医馆。药柜上的药材大多已经陈旧,有些甚至已经虫蛀霉变。书架上医书倒是保存完好,但显然很久没有人认真研读了。诊桌上的文房四宝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她随手拿起一本《本草纲目》,翻开书页,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祖父的批注。另一本《伤寒论》中,夹着父亲留下的诊脉心得。这些珍贵的医学笔记,却被原主随意地堆放在书架上,显然没有好好研读。
通过残存的记忆,凌尘了解到原主虽然从小被迫学医,但天赋一般,对医术也没有太大兴趣。若不是祖父和父亲的严格督促,恐怕连基本的药理都掌握不好。父母去世后,更是无人管束,医术一直停滞不前。
“真是暴殄天物。”凌尘轻叹一声。作为现代顶尖的心外科医生,她深知这些医学经典的珍贵。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古老的方剂和疗法都被证明有科学依据。
她继续翻阅书架,发现凌家的医学收藏相当丰富。不仅有《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还有大量凌家历代行医的心得笔记,记录着许多独特的诊疗经验和秘方。
“这些可是无价之宝啊。”凌尘眼中泛起兴奋的光芒。作为医生,她对知识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在现代,她就是出了名的“卷王”,不仅精通心外科,还自学了中医理论,经常与中医科同事交流经验。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能够系统学习正宗的中医理论,还能接触到这么多第一手的临床经验,对她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她走到药柜前,拉开一个个抽屉,仔细检查里面的药材。多数药材已经变质,需要重新采购。她凭着原主的记忆和现代的药学知识,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将还能使用的药材挑选出来。
“三七、当归、黄芪...”她一边整理,一边默念着药材名称和功效。让她惊讶的是,这些知识仿佛与生俱来,只要看到药材,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显然是原主留下的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
整理完药材,她开始打扫医馆。虽然身体还很虚弱,后脑的伤口也在隐隐作痛,但她却干得格外起劲。这是医生的本能——对医疗环境的整洁要求。
打扫过程中,她在诊桌的暗格里发现了一本特别的书册。书的封面没有标题,打开后才发现是祖父的行医日记。里面不仅记录着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还有许多对凌尘医术学习的评价:
“今日教尘儿辨脉,这孩子心思细腻,手指敏感,本是学医的好材料,可惜...” “尘儿对针灸似有恐惧,每次练习都战战兢兢,不知为何。” “教授《金匮要略》,尘儿理解尚可,但缺乏钻研精神,可惜了凌家这么多代人的积累...”
凌尘一页页翻看,心中五味杂陈。原来祖父对原主的期望如此之高,而原主的表现却让人失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主的医术一直停留在基础阶段。
合上日记,凌尘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既然命运让她以凌尘的身份重生,那么她就要替这个身体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不仅要守住凌家医馆,还要将凌家的医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