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丢第三个球后,梅德维登科彻底失去了耐心,他把篮球往地上一扔,篮球在地板上滚出老远,他梗着脖子喊道:“我是中锋,我的职责是抢篮板、封盖,凭什么要练这么多中投?这根本不符合我的位置要求!”训练馆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科比和梅德维登科身上。科比的脚步顿住,他慢慢转过身,走到梅德维登科面前,身高1.98米的他虽然比梅德维登科矮,但气势却压得对方喘不过气。
“因为你穿的是湖人球衣,”科比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手指着训练馆墙上的总冠军横幅,横幅上的“LAKERS”字样在灯光下格外醒目,“穿上这件球衣,就没有‘只需要做什么’的说法——当年我刚进联盟时,禅师让我练五百个罚球,每天提前两小时到馆,不管是主力还是替补,不管是后卫还是中锋,都要达到球队的要求。”他弯腰捡起篮球,塞进梅德维登科手里:“现在你连三百个中投都嫌多?那你可以去其他球队,那里或许会允许你只抢篮板不投篮,但湖人不会。”
梅德维登科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他知道科比说的是实话,湖人的冠军文化里,从来没有“特殊球员”。他攥紧篮球,重新站回罚球线,却因为情绪不稳,第四个球还是没投进。黎景辉看在眼里,悄悄走到场边,准备等会儿去帮他调整姿势——他知道梅德维登科不是不想练,只是找不到中锋练中投的技巧。
黎景辉趁着梅德维登科捡球的间隙,悄悄走到他身边,给他递了瓶冰镇佳得乐:“先歇口气,投不进的时候越急越糟。”梅德维登科接过饮料,仰头灌了一大口,冰块的凉意让他稍微冷静了些,他皱着眉说:“我真的不擅长中投,手臂太长,发力总控制不好,投十个能进三个就不错了。”
黎景辉笑了笑,接过梅德维登科手里的篮球,走到罚球线前:“其实中锋练中投有技巧,不用像后卫那样追求出手速度,重点是找对发力点。”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持球时故意把肘部往里收了收:“你手臂长,肘部容易外撇,这样会导致发力偏移,你看,把肘部贴近身体,用腰腹力量带动手臂发力,而不是单纯靠胳膊甩。”他手腕一翻,篮球空心入网。
梅德维登科半信半疑地接过篮球,按照黎景辉说的调整姿势,膝盖微屈,肘部内收,腰腹发力带动手臂。篮球划出一道弧线,砸在篮筐内侧,弹进了网里。“进了!”梅德维登科惊讶地喊了出来,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黎景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不是你不行,是没找对方法。你是中锋,不用追求出手速度,重点练罚球线附近的跳投,快攻没机会时,你在罚球线策应,对手不敢放你,这样就能给科比和我创造突破空间。”
他指着正在另一侧训练的科比,压低声音说:“科比当年练中投时,会在篮筐两侧放两个矿泉水瓶,要求球必须从中间穿过,保证投篮轨迹的精准度,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黎景辉说着,从场边拿了两个空矿泉水瓶,放在篮筐两侧,距离篮筐约半米远:“投的时候瞄准两个瓶子中间,发力要平稳。”梅德维登科重新站回罚球线,盯着两个瓶子中间的位置,调整呼吸后出手,篮球精准地从中间穿过,空心入网。这一次,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主动捡起篮球:“再来!我就不信练不好三百个!”
夕阳西下时,训练馆里的灯光逐排亮起,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科比投进第三百个中投后,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把篮球抛给黎景辉:“明天继续加练快攻,我要看到零失误——今天的配合不错,但还不够。”他的语气依旧严苛,但眼神里的怒火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比转身走向更衣室时,脚步顿了顿,瞥了眼场边的场景:黎景辉正拿着战术笔记本,给阿特金斯讲解快攻时的传球力度,笔记本上的红色标记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巴特勒和奥多姆在旁边模拟跑位,时不时停下来问黎景辉问题;梅德维登科则在罚球线前练中投,篮筐两侧放着两个矿泉水瓶,投进一个就会兴奋地挥挥拳头。科比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扬了扬,加快脚步走进了更衣室——他知道,球队需要的不仅是严苛的要求,更需要一个能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粘合剂”,而黎景辉正在成为这样的人。
鲁迪靠在门框上,手里的战术手册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上午的混乱让他一度担心战术改革会失败,但黎景辉的临场调整和主动调和,让他看到了球队的希望。他拿出手机,给总经理库普切克发了条短信:“黎的价值远超球员本身,他是球队的隐形核心。”
训练馆里,黎景辉正在给众人总结今天的问题:“阿特金斯的传球时机还要再快0.2秒,巴特勒的跑位可以再提前半步,奥多姆的策应位置要再靠前一些……”众人都认真地听着,没有人再抱怨,也没有人再抵触。梅德维登科举着手说:“明天我也试试下快攻,刚才练中投找到感觉了,说不定能帮你们拉开空间。”阿特金斯也点点头:“我今晚回去再研究研究你的笔记,争取明天传球零失误。”
等众人陆续离开,黎景辉刚收拾好背包,就听见身后传来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科比换了身黑色训练服,正站在三分线外招手:“不是说陪我练挡拆?别想溜。”黎景辉笑着放下背包,拿起篮球走向场地,月光透过训练馆的高窗洒进来,刚好落在两人脚下的紫金Logo上。
黎景辉锁上训练馆大门时,背包里的广州醒狮挂饰随着脚步轻轻晃动,狮子的红珠子眼睛在夜色中闪着微光。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母亲发来的QQ视频,他靠在训练馆的墙壁上点开,屏幕里立刻出现了街心公园的场景:新安装的塑胶篮筐下,几个穿着红色球衣的少年正在模仿快攻动作,跑在最前面的小女孩穿着印有“黎景辉”字样的球衣,正是上次在机场给她画画的那个羊角辫女孩。
女孩的父亲举着篮球,在旁边指导:“快一点!像阿辉哥那样,别停顿!”母亲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保温杯,笑着对镜头说:“阿辉,街坊们把你教的快攻技巧都教给孩子们了,他们说要像你一样,以后打NBA!”黎景辉看着屏幕里奔跑的少年,心里涌上一股暖流,他笑着回复:“告诉他们,好好练,以后我教他们打真正的快攻。”
挂了视频,黎景辉抬头看向远处的斯台普斯中心,紫金穹顶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像一颗等待被点亮的星辰。晚风带着加州的凉意吹过,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战术笔记本,封面已经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刚才和科比加练挡拆的场景还在脑海里回放:科比罕见地放慢节奏,手把手教他挡拆后的外弹时机,甚至主动问他“这个传球角度舒服吗”,这种默契不是靠严苛要求换来的,是靠彼此的包容和磨合慢慢沉淀的。
他知道,这场混乱的训练营只是新赛季挑战的开始,F4解体后的湖人要重新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战术需要磨合,默契需要培养,矛盾需要化解。但此刻,训练馆里残留的汗水味、篮球入网的余响,还有队友们逐渐凝聚的眼神,都让他坚信:只要这群人能拧成一股绳,哪怕从混乱中起步,也能一步步走向巅峰。他握紧背包带,转身走向停车场,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远处斯台普斯中心的光影交织在一起,勾勒出属于湖人新赛季的希望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