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辉的训练计划表用银色磁铁固定在战术板中央,科比用红笔圈出的重点格外醒目:“每日 600 记三分(含 300 记抗干扰强投,重点纠正第 10 次出手的视线锁定问题、第 11 次的核心稳定性)、90 分钟核心力量(侧平板支撑每组增加 10 秒,负重俄罗斯转体每组 20 次)、4 组 400 米折返跑(要求 1 分 10 秒内完成)”。助教布莱恩?肖随后也到了,他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正回放昨夜的比赛录像,径直走到黎景辉身边:“来,我们再看一遍你第 12 次失手的画面,注意你的脚步。”
屏幕上定格在他回防仓促出手的瞬间:普林斯抬手干扰,他的左脚还在向前迈,右脚尖点地,身体前倾着投篮,整个姿势拧成了麻花。“看到没?” 肖指着屏幕里的脚步,“你回防后没有调整脚步就出手了,投篮姿势变形了 15 度。下次就算时间紧,也要先站稳重心 —— 宁愿少投一次,也不要用变形的姿势出手,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难了。” 他转头对马龙和佩顿笑道:“有你们这两位老将指导,这小子省了至少两年的弯路。当年我刚进联盟时,可没人这么耐心教我。”
马龙坐在力量训练凳上,开始举杠铃,杠铃片上的 “200 磅” 字样格外显眼:“我当年刚进联盟时,也被人说‘只会扣篮不会投篮’,后来每天加练 200 个中投,练了五年才摆脱质疑。小子,别管媒体怎么说,用训练说话 —— 媒体的嘴会变,但你手里的球不会骗你。”
佩顿则靠在篮架上,看着黎景辉训练,时不时喊一句 “视线别飘”“核心收紧”:“巴克利那家伙就爱说大话,我当年在超音速时,他还说我永远拿不了总冠军呢。你要做的就是在球场上打他的脸,比什么都管用 —— 等你在季后赛投进关键三分,他就会乖乖闭嘴。”
上午九点,科比和奥尼尔也陆续到场。科比刚走进来就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黑色训练背心,径直走到黎景辉身边:“黎,过来练挡拆三分!” 他和黎景辉配合练习,科比突破时故意放慢速度,吸引普林斯的模拟防守者,然后突然分球给底角的黎景辉。当黎景辉连续命中 5 记后,科比点头道:“不错,比昨天稳多了。记住,昨晚你第 8 记三分的出手节奏最完美 —— 接球时先调整脚步,再举球,别着急。” 他拿起一个篮球,示范起自己的投篮动作:“你看,就算有人干扰,我的手肘始终对着篮筐,不会因为防守人而偏移。”
奥尼尔则在另一侧练罚球,他的罚球姿势依旧笨拙,但命中率比上赛季提高了 5%。看到黎景辉投进一个高难度抗干扰三分,他笑着喊道:“小子,下次被人贴防就喊我!我给你挡拆,保证让你有舒服的出手空间 —— 谁要是敢在我面前干扰你,我就用屁股把他顶飞!”
午休时,黎景辉走到休息椅旁拿起手机,电量只剩 20%。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立刻跳出母亲的笑脸,她举着手机绕到厨房:“辉仔,睇,我帮你煲乍当归乌鸡汤,张阿姨说这个补气血,你系果边如果买吾到既话,妈帮你寄过去 —— 用真空包装,吾会坏的。” 镜头扫过灶台,锅里的鸡汤冒着热气,当归和枸杞的香气仿佛透过屏幕飘来。父亲突然从后面抢过手机,背景里的电视正播放着央视体育的《篮球公园》,画面恰好是黎景辉第 10 次失手的慢放:“新闻联播都播你的报道了,不过你吾好咁得戚—— 我睇你第 10 次给人递高手遮左一下就射歪左,是咪应该试下练习一下闩埋眼射波?想当年我系局入面既篮球赛进面打波时,闩埋眼都可以射入罚球咖。” 黎景辉笑着应下,眼角瞥见母亲悄悄用围裙擦了擦眼角,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 他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半年没回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傍晚六点,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时间,黎景辉刚换好灰色运动裤,手机就弹出林峻杰的视频请求。屏幕里的歌手刚结束录音,头发还带着造型发胶的蓬松痕迹,耳后别着一支黑色签字笔:“兄弟你火了!我今天录歌时,制作人老王都在问我‘你那个 NBA 朋友啥时候来现场唱国歌’!我跟他说,你不仅会投篮,还会唱《冻结》呢!” 他晃了晃手机,背景里的录音棚墙上贴着《乐行者》的宣传海报 —— 那是林峻杰今年年初刚发行的首张专辑,海报边角已经有些卷边。“不过我看回放,你最后那次被普林斯干扰有点可惜啊,”林峻杰突然切换话题,点开手机里的比赛片段,“你出手时他的手都快碰到你眼睛了,换我肯定投不进 —— 你到底怎么做到那么冷静的?”
两人随即组队打开《NBA Live 2004》,林峻杰操控着游戏里的黎景辉在三分线外连续命中:“看看这游戏数据,三分能力值都涨到 88 了!比我专辑的销量榜排名还高!” 黎景辉笑着操作科比的虚拟人物完成一记战斧扣篮:“少来,昨天是谁说要带我冲排位,结果被电脑用活塞防得一节只拿 2 分?还赖网络卡。” 游戏里的解说声、键盘敲击声和两人的笑声混在一起,暂时驱散了训练的疲惫和外界的喧嚣。
但每晚睡前,黎景辉都会打开笔记本电脑,反复回看昨夜那 3 次失手的录像。他特意用剪辑软件将这三个片段放慢到 0.5 倍速,逐帧观察自己的动作:第 10 次的视线偏移、第 11 次的重心不稳、第 12 次的出手仓促。他在每个片段下面都写了详细的批注,还画了简单的动作示意图。当播放到第 10 次出手时,他按下暂停,用红笔在截图上标注:“出手前先深呼吸,视线锁定篮筐白色方框,无视防守动作 —— 参考佩顿的建议”,旁边放着科比送他的《曼巴精神》手稿复印件,书页间夹着的便签是马龙今早写的:“核心如钢,眼神如钉,投篮如呼吸 —— 每天加练 100 个核心训练。”
当国内媒体们都在忙碌地制作《黎景辉三分进化史》的专题纪录片,并且派遣记者们蹲守在他的高中母校,去采访那位启蒙教练时,黎景辉却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着雷·阿伦的训练录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慢放,仔细观察着这位传奇射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他专注地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瞬间,仿佛要将雷·阿伦的技巧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尤其是对方那种“视线锁定+核心锁定”的抗干扰技巧,更是让黎景辉如获至宝。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技巧,黎景辉还特意在训练馆的墙上贴了一张A4纸,上面用黑色的水笔工工整整地写着雷·阿伦的投篮口诀:“出手时手肘对篮筐,眼睛看篮筐后沿,手腕随惯性下压”。每次训练前,他都会站在这张纸前,闭上眼睛,默默地将这几句话在心里默念三遍,然后才开始一天的训练。
有一天,马龙路过训练馆,偶然间看到了这张纸和上面的口诀。他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笔,在旁边加了一句:“核心收紧,脚步站稳——邮差留”,最后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篮球图案作为点缀。
当 ESPN 的评论员在电视上争论 “黄种人能否适应 NBA 的贴身防守强度” 时,黎景辉正和佩顿在训练馆练 “眼神训练”—— 佩顿用各种方式在他面前干扰,一会儿晃手,一会儿喊他的名字,甚至还拿出一个小镜子反射光线,但黎景辉始终盯着篮筐连续投篮。佩顿边干扰边说:“当年我防艾弗森,他也是这样不管我的防守 —— 我故意在他耳边大喊,他都不看我一眼。你要把这种感觉练成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训练结束后,佩顿还给他看自己当年的防守录像:“看到没?就算我贴到乔丹脸上,他的眼神也从没离开过篮筐。真正的超级巨星,眼里只有篮筐,没有防守人。”
湖人公关部的艾米每天都会将关于黎景辉的媒体报道整理成蓝色文件夹给他,文件夹上贴着标签,写着 “媒体评价 - 2004.11.XX”。助理教练布莱恩?肖偶然发现一个细节:所有提到 3 次干扰失手的质疑文章,页角都被折起,旁边还写着小小的技术批注(如 “第 10 次:需加强视线锁定”“第 11 次:核心收紧时间不足”),而那些通篇赞美的报道,则始终保持平整,没有任何标记。有一次肖问他为什么不看赞美报道,黎景辉笑着说:“马龙告诉我的,夸你的话听多了会飘,容易忽略自己的问题。批评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能让我进步。”
在对阵太阳的赛前准备会上,菲尔?杰克逊突然放下手中的雪茄,烟雾在他面前缭绕成一团白雾。他抬头看向黎景辉,语气平静:“媒体说你抗干扰能力不足,那 3 次失手证明你打不了硬仗,你怎么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训练馆里瞬间安静下来,马龙、佩顿、科比、奥尼尔和其他队友都看向他,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黎景辉放下手中的战术手册,身体坐直,目光坚定:“我会把干扰防守当成每天的训练重点,确保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能把球投进。马龙教了我核心发力的技巧,佩顿教了我眼神锁定的方法,我正在改进那些问题。昨天的训练中,我的抗干扰三分命中率已经提高到 60% 了,教练。”
老禅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罕见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了马龙和佩顿身上,轻声说道:“有你们俩的悉心指导,这孩子可真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啊。”
马龙听到老禅师的话,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忆起自己刚进入联盟时的情景,感慨地说道:“是啊,想当年我刚进联盟的时候,也是这样一步步地去改进自己的弱点。就像投篮时后仰过度这个毛病,我可是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彻底改掉呢。”
一旁的佩顿也附和着说道:“我也一样啊,刚进联盟那会,我的防守总是过于冒失,常常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不过好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教训,我才终于学会了耐心,也明白了防守不仅仅是靠身体,更需要用脑子。”
夜晚九点钟,夜幕笼罩着整个田径场,黎景辉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完成今天最后一组 400 米折返跑。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