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府, 边镇残破,军户逃亡严重。傅宗龙并未急于补充兵额。
而是下令将部分无主荒地分给残留的军户耕种,允许他们“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操练,并减免其部分粮饷负担,先让他们活下去,再谈守土卫疆。
同时,他严厉斥责了试图虚报兵额吃空饷的当地卫所军官,将其革职查办,震慑了边镇的不正之风。
在商洛山区边缘, 针对李自成残部的清剿仍在继续,但傅宗龙严令前线将领,不得滥杀。
对于从山中逃出、愿意归乡的流民,一律妥善安置,分发少许口粮,引导他们前往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参与重建。
他深知,光靠围剿杀不绝匪患,必须给走投无路的人一条活路。
傅宗龙的务实作风,像一股清流,冲刷着陕西官场积存的暮气。
他不追求立刻做出惊天动地的政绩,而是像老农伺候田地一样,一点点地梳理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钱粮的使用,每一笔都要有明确的去向;工程的进度,每一项都要有具体的汇报。
他提拔重用那些肯做事、通实务的下属,哪怕他们出身低微或不善言辞。
当然,阻力无处不在。地方豪强试图隐瞒田亩,胥吏习惯性地想从中捞取油水,甚至朝中也有声音质疑他进度太慢,未能迅速“光复旧观”。
但傅宗龙顶住了压力,他给皇帝的奏疏中写道:“……陕省之凋敝,非一日之寒,欲其复苏,亦非旦夕之功。
臣不敢求速效而竭泽而渔,唯愿步步踏实,使生民得以喘息,地方渐复元气。
此虽慢,然根基稳固,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他的做法,与在前线征伐的陆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异地互补。
一个以雷霆手段扫荡大股顽敌,打开局面;一个以春雨般的细腻抚平创伤,稳固后方。
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将这艘即将倾覆的帝国巨轮,一点点扳回正确的航向。
陕西的春天来得稍晚,但当第一场春雨落下时,渭水两岸的田地里,终于看到了些许稀疏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