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衙门内,炭火盆驱不散空气中的寒意。陆铮独自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死死锁住 潼关 那一点。
周遇吉在中原的胜利,打开了一扇窗,但潼关若失,这扇窗瞬间就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深渊。
“五千新兵,杯水车薪……史可法部刚经历苦战,需要休整,且要防御辽阔江淮……江南财赋已近极限……”陆铮在心中反复权衡,每一个选项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最终,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他猛地转身,对肃立一旁的周墨林道:“备马,入宫!”
文华殿内,当陆铮平静地说出他的决定时,李标、钱龙锡等阁臣骇然失色。
“陆都督!万万不可!”李标几乎失声,“您乃国之柱石,京畿根本!岂可轻离中枢,亲涉险地?若有不测……”
“是啊,陆都督!潼关危如累卵,您亲去又能如何?无非是多一人殉国罢了!”钱龙锡也急声劝阻。
陆铮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正因为潼关是国本,我才必须去!
如今朝廷能调动的力量已尽,唯有我亲至,方能最大限度凝聚潼关军心,告诉所有将士,朝廷与他们同在,我陆铮与他们同死!这不是去殉国,是去争一线生机!”
陆铮顿了顿,继续道:“京畿防务,有周遇吉新胜之威,史可法稳住江淮,留守的忠武军足以震慑。
内阁有李阁老、钱阁老坐镇,江南有林汝元稳定后方,可保无虞。我意已决,不必再议!”
他的决心与气势,压倒了所有的反对声。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或许是拯救潼关,也是拯救大明的最后机会。
诏令迅速下达:
陆铮以总督天下勤王兵马、钦差督师 身份,亲率京营最后可机动的 八千忠武军老兵(几乎全是火器兵和骑兵精锐)。
并携带所有库存的优质火药、轰天雷及部分御寒物资,即刻西进,驰援潼关。
周遇吉擢升为河南总兵官,全权负责中原战事,与史可法配合,清剿残寇,巩固收复地区,并伺机威胁李自成侧后。
内阁在李标主持下,总揽朝政,确保江南财赋、各地政务运转不畅。
诏告天下,皇帝(由周太后代言)下《罪己诏》,并明发勤王令,号召天下兵马,尤其是湖广、四川等地尚有力量的将领,速速北上,共赴国难!
陆铮的出征,没有盛大的仪式。在一个飘着细雪的清晨,他身着戎装,最后看了一眼府邸方向(苏婉清抱着幼子,在门内默默垂泪),翻身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