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老兵!

大明卫 人生即梦 1180 字 4天前

不到一个时辰,一队约二十人的忠武军兵士带着工具赶来。

带队的小旗官向陆铮行礼后,便指挥士兵们井然有序地开始清理井口碎石。

他们没有驱赶围观的妇人,反而请她们帮忙递送小石块。

士兵们动作麻利,配合默契,显然训练有素。更让妇人们惊讶的是,这些兵爷不仅干活卖力,言语间也颇为和气,与她们印象中骄横的官军截然不同。

有士兵甚至拿出自己的水囊,递给一旁看得口干舌燥的孩子。

陆铮静静地看着。这就是他想要打造的军队——不仅是能战的虎狼之师,也应是危难时能护卫百姓的子弟兵。

这口井的重挖,看似小事,却是在废墟上重建秩序与信心的象征。

傍晚时分,井口的巨石被撬开,清冽的井水终于重见天日。

妇人们发出惊喜的欢呼,纷纷取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个小旗官却带着士兵,又用带来的材料,仔细地将破损的井沿加固了一番。

“督主有令,忠武军所过之处,遇民有难,力所能及,必施援手。”小旗官对围过来的百姓朗声道,“这井,算是咱们忠武军送给街坊们的一份心意!”

回到衙门里,陆铮的心情并未因一口井的疏通而轻松。

百姓的困苦、重建的艰难、胥吏的怠惰、伤兵的无奈……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他,赢得一场守城战远远不够。

大明的躯体早已千疮百孔,需要的是从头到脚的医治,而这需要钱、粮、时间,以及一个高效廉洁的执行系统——这些,他目前都极度缺乏。

李自成猛攻潼关,孙传庭求援,这是迫在眉睫的危机。

但若只顾扑救眼前的火,而忽视京城乃至北方的根基重建,无疑是饮鸩止渴。

江南的经济绞索正在收紧,蜀地的叛乱牵制了宝贵的西南资源。

陆铮铺开地图,目光在潼关、北京、江南、四川之间逡巡。

必须做出抉择,或者说,必须找到一条能同时应对多方危机的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