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杨滔攻打嬴政,嬴政联合朱元璋,刘备得并州 5)

反观朱元璋,据江东、荆南、交州等地,地广粮足,水师精锐。杨滔主力在北,江东方向必然空虚,

若朱元璋以水师溯江而上,攻其荆州、南阳,可解我东线之围;更可遣陆军北进,与我共击豫州。此乃‘远势’之助,且朱明与杨滔无旧交,联我之心更诚。”

张宾抚须颔首,补充道:“司马懿所言极是。江东富庶,粮草可支久战,朱元璋麾下谋臣猛将亦多,绝非庸主。更关键者,

刘备与杨滔皆占北方之地,若杨滔败,刘备恐借机吞并北方,势力骤增,届时我将面临更难对付的强敌。

而朱元璋偏安江南,即便取胜,与我之间有江淮相隔,短时间内难以相争,可保我淮南、徐州无虞。”

“非也!”徐庶上前一步,声音恳切,“杨滔军以并州铁骑为核心,冲击力极强,我军需正面抗衡。刘备麾下有北方步兵与鲜卑骑兵,可助我牵制其铁骑;若联朱元璋,其水师虽强,陆军北上需经庐江、九江,沿途多有险关,恐缓不济急。一旦我军在徐州前线失利,朱元璋即便来援,也只能隔江观火。”

阶下武将阵列中,王翦按捺不住,铁甲铿锵作响:“谋臣之争,皆在‘势’与‘时’,某只问‘力’。杨滔三路大军,西路攻淮南,中路扑徐州,东路扰下邳。我军需分兵抵御,兵力已显紧张。刘备若出兵,可直接攻其兖州粮仓,断其中路补给;朱元璋则需先破杨滔江夏守军,方能北进。依某之见,刘备能解燃眉之急,当联刘备!”

蒙恬随即附和,手中长枪在地面一顿,火星四溅:“王翦将军所言极是。某曾与鲜卑骑兵交手,其冲击力虽不及我大秦锐士,却胜在机动灵活,正可用来袭扰杨滔后方。若联朱元璋,等其陆军抵达,徐州恐怕早已告急。”

“二位将军未免太过小觑江东兵马!”韩擒虎出列反驳,“某镇守淮南多年,深知江东水师之威。若朱元璋以水师袭取杨滔荆州,其西川援军必不敢东进;再以陆军攻南阳,可逼杨滔分兵回援。如此一来,其攻我之兵力自会大减,何须急于一时?”

蒙骜捋着花白胡须,沉声道:“韩将军所言有几分道理,但风险亦在。朱元璋若心怀二意,待我与杨滔拼得两败俱伤,再挥军北上,我等岂不是引狼入室?刘备虽有‘复汉’之名,但其势力夹在我与杨滔之间,若杨滔灭我,他必难独存,联我之心当更迫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蒙老将军多虑了。”李斯站出身来,袍袖一拂,“朱元璋雄才大略,断不会做‘为他人作嫁衣’之事。他若不联我,杨滔灭我后,下一个必是他。且臣已令人探知,朱元璋近日正操练陆军,似有北上之意,显是早有防备。反观刘备,近日仍在与鲜卑各部周旋,未必能即刻出兵。”

吕不韦紧随其后:“李斯所言甚是。臣掌管粮草,深知淮南、徐州存粮仅够支撑半年。朱元璋江东粮草丰沛,若结盟,可借其粮草,解我燃眉之急;刘备虽近,冀州、青州去年遭蝗灾,粮草匮乏,恐难相助。此乃实际之利,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