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杨滔灭刘彻(终)

成都府邸的正堂内,檀香袅袅,在穿堂而过的微风中散开,混着阶下石榴花的淡香,漫过青砖铺就的地面。堂中梁柱皆是楠木所制,雕着繁复的云纹,虽无奢华之饰,却透着沉稳的威仪。皇帝杨滔身着玄色龙纹常服,端坐在主位的楠木大椅上,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众人——这些人里,有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宿将,有刚归降的能臣,还有运筹帷幄的谋士,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候他的陛下。

阶下最前列,韩信身披亮银甲,甲片上的纹路被堂中烛火映得明明灭灭,他左手按在腰间佩剑上,站姿如松,虽未言语,周身却透着久经沙场的凌厉。其侧,田单一袭墨色战袍,颔下短须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沉静,仿佛还在思索着城防布防的细节;耶律阮仲则一身契丹式皮甲,腰间悬着弯刀,肩宽背厚,眉宇间带着草原民族特有的悍勇,时不时抬手摩挲着手臂上的旧疤。再往后,司马白、王诩、东方彧卿等人或立或站,神色各异,却都带着同一股凝重。

杨滔指尖轻轻叩击着扶手,目光最终落在韩信身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大堂:“成都已安,西川诸郡渐稳,朕留在此地的时日够了。十日后,朕将启程回长安。”

堂下众人闻言,皆微微躬身,韩信率先出列,沉声道:“陛下回京,西川防务当早做安排,臣请命镇守。”

杨滔颔首,目光扫过田单与耶律阮仲:“朕意已决,以韩信为西川元帅,总领全境兵马;田单、耶律阮仲为副帅,辅佐元帅调度诸军。你三人共领三十五万大军,务必确保西川无虞。”

“臣等遵旨!”韩信、田单、耶律阮仲齐声应道,声震屋瓦。田单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放心,西川多山地,臣已令各郡加固关隘,尤其剑门关、瞿塘峡两处,已增派三万精兵驻守,粮草囤积可支三年。”耶律阮仲也接口道:“臣麾下五千铁骑已布在绵竹关外,若有异动,一日内便可驰援成都。”

杨滔微微点头,转向另一侧的将领队列:“蒋雄叶、郭淮、夏育碧……”他一口气点出二十余位大将的名字,“你们皆是百战余生的勇将,即日起,分驻西川各郡——蒋雄叶领三万兵守梓潼,扼守入蜀要道;郭淮率两万兵镇巴西,提防北面羌人;夏育碧带一万五千兵屯涪陵,看护长江水路;沙图斑、木吉立领本部部族兵守越嶲,镇抚南中;林仁哼、莫穹顶守犍为,确保盐道畅通;柏显忠、贾淳驻汉嘉,监视吐蕃动向;王龙、杨天乐守蜀郡,护卫成都周边;燕归月、李存孝屯汉中,与长安遥相呼应;杨希、魏延守巴郡,防备;薛丁山、王平守广汉,调度粮草;刘麟、刘乾守蜀南,安抚蛮夷。”

被点到名的将领一一出列领命,甲胄摩擦声、脚步声混在一起,透着严明的军纪。李存孝抱拳时,手臂上的肌肉贲张,他那杆重逾百斤的禹王槊斜靠在柱旁,槊首的铜环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魏延则眼神锐利,望向汉中方向的目光带着几分跃跃欲试,似乎已在盘算如何布防。

杨滔目光转向谋士之列,马良手持羽扇,法正抚着胡须,纪昀轻捻袍角,刘墉则微微躬身,静待吩咐。“马良、刘墉、法正、纪昀,”杨滔缓缓开口,“你四人同为军师,辅佐元帅参赞军机,马良主粮草调度,法正掌情报刺探,纪昀管文书律法,刘墉协理民政军务,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臣遵旨。”四人齐声应道,马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西川新定,各郡赋税不均,臣已与纪昀先生草拟了税册,待元帅过目后便可推行,确保军需无缺。”法正则补充:“南中诸部虽降,仍有异动,臣已遣细作潜入,随时可报动向。”

最后,杨滔看向霍光、主父偃、黄权三人:“霍光掌西川吏治,整肃官场,凡贪腐懈怠者,可先斩后奏;主父偃主盐铁专营,确保国库收入;黄权协理地方,安抚流民,恢复农桑。你三人需同心协力,让西川百姓知陛下恩德,安养生息。”

霍光神色肃穆,沉声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三月内定将西川官员考绩整理完毕,庸者黜,能者升。”主父偃则目光锐利:“盐铁乃国之重器,臣已查得蜀郡有三处私盐窝点,待明日便派兵抄没,以儆效尤。”黄权温润的声音响起:“西川经战乱,流民过万,臣已令各郡开设粥棚,待秋收后分发种子,引导归农。”

杨滔听着众人的奏报,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他站起身,龙纹常服在烛火下流动着暗光:“西川乃天府之国,是我朝西南屏障,你们肩上的担子,比守一座长安还要重。十日后,朕回长安,这里的一切,便托付给诸位了。”

他走下主位,缓步穿过堂中,经过韩信身边时,停了停:“韩元帅,你用兵如神,朕素来放心,但西川地势复杂,各族杂居,不可一味靠武力,需刚柔并济。”韩信低头应道:“臣谨记陛下教诲。”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