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暮春细雨如烟,明王朱元璋端坐在府邸正堂的梨花木主位上,手指轻轻叩击着扶手。堂下诸位文臣武将分列两侧,朱标、朱棣等朱氏宗亲铠甲鲜明,徐达、汤和等老将按剑而立,姚广孝、鲁肃等军师则手持书卷,目光沉静。
“诸位,”朱元璋声如洪钟,打破堂内寂静,“探子来报,豫州并州西凉关中的杨滔正率军攻打荆州南阳的刘秀,而徐州淮南的嬴政联盟兖州曹操,又对豫州虎视眈眈。我等现据交州、江东全境及荆南四郡,该当如何应对?”
姚广孝率先开口,袈裟在烛火下泛着暗金光泽:“主公,此乃乱世争霸之良机。杨滔与刘秀鏖战淯阳,嬴政、曹操觊觎豫州,四方皆有战事。我军若按兵不动,需先稳固后方。交州多山,可令沐英率军屯田,确保粮草无虞;江东水乡,宜命汤和整顿水师,掌控长江天险。”
鲁肃抚掌赞同,长髯随话音轻颤:“姚先生所言极是。荆南四郡刚归附不久,民心未稳。可派陆逊、顾雍前往长沙、桂阳,安抚百姓,选拔人才。且我军与刘秀虽无同盟,但杨滔若灭刘秀,势力必大增,届时恐成我心腹大患。”
朱升轻摇折扇,目光如炬:“依臣之见,可暗中遣使至刘秀军中,许以粮草辎重,助其抵御杨滔。此举非为救刘秀,乃为制衡杨滔。待两虎相争疲惫,我军再坐收渔利。同时,需警惕嬴政、曹操联盟。徐州淮南与我江东接壤,可令徐达率十万大军驻守庐州,构筑防线。”
张昭捋须沉思:“主公,金陵为六朝古都,城防需进一步加固。可征发民夫,修缮城墙,挖掘护城河。另外,锦衣卫可潜入豫州、兖州,刺探嬴政、曹操动向,以防偷袭。”
虞允文补充道:“水军乃我军根本。可命周瑜督造楼船,训练水兵,确保长江防线万无一失。若敌军敢渡江,定叫其有来无回。”
朱元璋颔首,目光转向诸子:“标儿、棣儿,你等以为如何?”
朱标拱手道:“儿臣以为,父亲当以稳为主。先巩固现有地盘,发展生产,积蓄兵力。待四方混战分出胜负,再相机而动。可令李文忠总督荆南军务,确保四郡安稳。”
朱棣目光如刀:“儿臣却以为,乱世之中,机遇稍纵即逝。若我军一味固守,恐被他人视为怯弱。可派一支偏师,趁乱攻占江夏,扩大战略纵深。若嬴政、曹操来犯,亦可依托江夏城防拒敌。”
朱元璋思索良久,抬手按止争论:“就依诸位所言,分兵数路:
1. 稳固后方:姚广孝、朱升总领交州、江东政务,督造粮草兵器;陆逊、顾雍巡抚荆南四郡,安抚民心。
2. 加强军备:汤和、周瑜整训水师,徐达率陆军驻守庐州,构筑江淮防线;郭子仪、朱高炽押运粮草至前线,支援刘秀(暗地结交,非明助)。
3. 情报刺探:毛骧率锦衣卫潜入豫州、兖州,密切监视嬴政、曹操、杨滔动向,每隔三日禀报军情。
4. 城防修缮:张昭、张纮主持金陵城防扩建,征发民夫二十万,三个月内完工。”
堂下众人齐声领命。朱元璋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中的金陵城,沉声道:“乱世之中,稳中求进方为上策。待他鹬蚌相争,我江东子弟必能乘势而起,定鼎中原。”
细雨渐密,堂外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水花。
朱元璋话音刚落,堂内众人尚未退去,谋士郦食其却踏前半步,手中竹简敲得案几轻响:“主公,粮草转运乃重中之重。荆南四郡通往淯阳需经云梦泽,水道暗礁遍布,陆路又有山贼盘踞。依臣之见,可效仿战国李冰治水之法,疏浚河道,同时以盐铁为饵,招安云梦泽大当家‘混江龙’,保粮草通行。”
此言一出,鲁肃抚须点头:“郦公所言极是。但需提防杨滔察觉我军暗中相助刘秀。不如在粮草车辕刻上荆南商会印记,即便被截获,亦可推说是商贾牟利。”
“另有一事!”朱升突然掀开折扇,扇面赫然画着江淮地势图,“嬴政麾下蒙恬善筑长城,曹操帐下刘晔精于器械。若此二人联手,庐州防线恐遭投石车与冲车强攻。徐达将军需提前在城外三里处挖掘壕沟,广布鹿角拒马,以缓敌军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