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鲁城已破,杨滔大军正驻守城中!”探马疾驰回报。乐毅浓眉紧皱,手中马鞭下意识一紧。身旁曹仁,身着厚重铠甲,沉声道:“元帅,我军长途跋涉,士气未振,杨滔刚获大胜,士气正旺,不可贸然进攻。”
荀攸策马上前,折扇轻摇:“杨滔新占鲁城,根基未稳,然此刻强攻,我军损耗必大。沛国城垣坚固,粮草充足,可先退回沛国休整,再作打算。”戏志才目光如炬,补充道:“退回沛国,既能保存实力,又可观察杨滔动向,等待时机。”乐毅略作思忖,点头下令:“全军撤回沛国!”
沛国城中,曹军大营灯火通明。乐毅与诸将、军师围坐帐中,商讨应对之策。“此番鲁城失手,杨滔势力大增,”程昱神色凝重,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杨滔下一步,极有可能觊觎沛国。”曹克让站起身,双手抱胸:“怕他作甚!我等身经百战,沛国城墙高厚,粮草充足,定能守住。”
乐毅摇头道:“不可轻敌。杨滔帐下名将如云,谋士如雨,不可等闲视之。”他转而看向荀攸:“公达,你有何良策?”荀攸沉思片刻,道:“当务之急,是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同时,派细作潜入鲁城,打探杨滔军情。再者,可联络周边郡县,互为犄角,一旦杨滔来犯,便可相互支援。”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此后数日,沛国城中一片忙碌。曹麒麟带领士兵加固城墙,增设防御工事;景元负责调配粮草,确保城中储备充足;曹焱、典宠等人则加紧训练士兵,提升战斗力。
另一边,乐毅派出的细作陆续传回消息。原来,杨滔在鲁城休整期间,不仅安抚百姓,还在扩充军队,训练新兵。韩信、王诩等人更是频繁商议,似乎在谋划下一步行动。乐毅得知后,眉头紧锁,对众人道:“杨滔此举,显然是要继续扩张。沛国作为鲁城周边重镇,首当其冲。我们必须严阵以待。”
小主,
几日后,沛国城墙上,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远方。乐毅深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握紧腰间剑柄,目光坚定。尽管前路艰险,但他决心凭借手中兵马和诸将智谋,守住沛国,挫败杨滔的扩张野心,在这乱世之中,为曹操势力赢得一席之地 。
沛国城墙上,哨兵的了望孔紧紧锁住远方。地平线上,一片浓重的尘烟翻涌而起,好似一条张牙舞爪的黄龙,滚滚逼近。“报!杨滔大军已至沛国八十里外,正在安营扎寨!”传令兵的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打破了沛国城的平静。
乐毅听闻消息,即刻登上城墙。他手搭凉棚远眺,只见远处营帐如林,一杆杆“杨”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曹仁也匆匆赶来,面色凝重:“元帅,杨滔来势汹汹,此番怕是有备而来。”
乐毅微微点头,目光冷峻:“传令下去,全军进入戒备状态,不得懈怠。”此时,荀攸、戏志才和程昱也登上城墙。荀攸折扇轻敲手心:“杨滔选择在八十里外安营,一来可避免长途奔袭后士卒疲惫,二来便于观察我军动静,试探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