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王诩劝杨滔亲自去司马山庄寻访大才

并州太原府邸内,烛火摇曳。王诩身姿挺拔,神色诚挚地望向扬滔,拱手说道:“主公,当今天下纷争不断,欲成就大业,需得大才相助。我有一师弟,名为司马徽,隐居于山林之间。他广交贤才,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其山庄之中想必藏有经天纬地之人。主公若亲自前往寻访,必能收获助力,为大业添砖加瓦。”

扬滔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目光变得坚定:“王诩所言极是,本公求贤若渴,哪怕路途遥远,也定要前往,

杨滔拱手道:“师父所言甚是,只是如今局势变幻莫测,此去路途遥远,恐生变数。”王诩捻须笑道:“吾儿莫忧,为师已安排妥当。你且带着这信物前去,途中自有接应之人。”说罢递给他一块玉佩。

杨滔接过玉佩,当下便启程前往司马微山庄。一路风餐露宿,终至庄外。只见那庄子隐于山林之间,云雾缭绕,颇有些世外桃源之感。他上前叩门,不久,一小童前来开门。杨滔表明来意并出示玉佩后,小童引他入内。

数日后,扬滔带领数名亲信,踏上了前往司马徽山庄的路途。一路山清水秀,却难掩扬滔内心的期待。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座静谧的山庄前。只见庄门紧闭,周围翠竹环绕,一片清幽。扬滔整理衣衫,亲自上前叩门。

庄内果然卧虎藏龙,虽诸多贤才已出山,但仍有不少饱学之士。杨滔与众人交谈,发现其中一人名为袁方,此人目光如炬,见解独到。杨滔心想若得此人相助主公,大业必成。于是诚恳相邀,袁方却笑而不语,杨滔无奈,只好先回禀师父这一情况。

不多时,门缓缓打开,一位童子探出头来。扬滔表明来意,童子微笑着请他们入内。走进山庄,只见庭中花草繁茂,石桌石凳摆放整齐。在童子的引领下,扬滔等人见到了司马徽。司马徽白发飘飘,气质不凡。扬滔恭敬行礼,说明自己渴望贤才辅佐之意。司马徽抚须轻笑,随后娓娓道来,为扬滔举荐了几位隐匿山林的贤能之士。

杨滔身着一袭整洁的长袍,神色恭敬,缓缓步入厅中。厅内,袁方、孟建、石韬三人正围坐交谈。见杨滔进来,三人纷纷起身相迎。

杨滔上前,对着三人拱手长揖,说道:“久闻诸位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袁方微笑着还礼,伸手示意杨滔入座,说道:“杨兄客气了,既是有缘相聚,不必如此拘谨。”孟建目光温和,也笑着说道:“杨兄此来,正好一同畅谈天下之事。”石韬则爽朗地大笑几声:“不错不错,定要好好交流交流。”

众人落座后,话题渐渐展开。先是谈及当下局势,杨滔见解独到,分析得头头是道,引得袁方三人不时点头赞同。接着又说起各地风土人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融洽。交谈间,杨滔愈发觉得这三人果然名不虚传,不仅才学渊博,而且为人谦逊亲和。袁方、孟建、石韬也对杨滔的谈吐见识颇为欣赏,深感此次相遇,收获颇丰。不知不觉,日影西斜,可几人仍沉浸在热烈的交谈之中,仿佛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

这时,扬滔心中一动,想起自己的来意,遂再次起身,郑重地向袁方、孟建、石韬三人拱手行礼。“三位先生可愿为我并州和关中大军出仕啊。”厅中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袁方面露沉思之色,缓缓开口:“杨兄,我们三人久居山林,不问世事已久,本不欲卷入尘世纷争。”扬滔心中一紧,但仍恳切地望着三人。

孟建看了看袁方,又瞧了瞧扬滔,轻声道:“不过,今日与杨兄一番交谈,深知杨兄胸怀大志,且心系百姓。”石韬也跟着点头:“是啊,若是真能助杨兄成就一番大业,也是美事一桩。”袁方见状,微微一笑:“杨兄,既然两位兄弟有意,那我等不妨随你回去,

但丑话先说在前头,如果你杨滔并非明主,我等自不会留下。”扬滔大喜过望,连忙称谢。几日后,扬滔带着袁方三人踏上归途。一路上,扬滔悉心照料三人起居,令三人颇为感动。待抵达并州太原府邸,扬滔领着三人回并州。杨滔与三人一番详谈之后,彼此都觉相见恨晚。从此,袁方三人留在军中,为杨滔出谋划策,并州和关中大军势力日益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