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实验体的危险监控

**

第三层最难。它必须能主动识别并反射异常能量回流,防止反噬穿透。我回忆起第80章那次空间折叠事故后的修复方案,把微型折叠通道技术逆向应用——让墙体表面形成一种类似镜面折射的场域,在不接触实体的情况下偏转危险波动。**

**

结构完成时,我的手臂有些发麻。这种感觉熟悉,是精神力接近极限的征兆。但我不能停。系统提示还有两个关键步骤未完成:接入湿地生物电预警网,并绑定低耗能锚点协议。**

**

我调出地脉能量分布图。人工湿地建成后,地下水流带动微生物发电,形成了稳定的生物电场。我把隔离区主控节点与其中三个最强电流交汇点连接,启用第74章测试过的节能协议。这样一来,日常维护不再依赖我的持续输出,只有在触发警报时才需要手动干预。**

**

“系统切换成功。”苏晴说,“当前能耗下降百分之六十二,阻尼层运行正常。”**

**

我松了口气,但没放松警惕。新的监控程序刚上线,必须验证是否有效。**

**

“准备探测器。”我说,“我们需要确认他体内到底有多少蓝光物质残留。”**

**

她取出一个微型飞行装置,只有指甲盖大小,外壳涂有抗干扰涂层。我用零域打开一道折叠通道,将它送进隔离区内部。探测器悬停在适配体床头,开始采集空气中的细胞脱落物和微量辐射粒子。**

**

数据传回来很快。苏晴一边分析一边低声念出结果:“DNA链中有两处嵌套断裂,蓝光密度达到每立方毫米三点二单位。这已经超出安全阈值五倍以上。”**

**

“他是活体炸弹。”我说,“只要外界刺激足够强,随时可能引爆。”**

**

“而且……”她顿了一下,“他的神经系统对零域能量特别敏感。如果我们以后要用能力压制他,很可能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这意味着任何强力封锁都可能适得其反。**

**

我重新检查三级响应机制。一级报警仍设为数据异常触发,自动记录并提醒;二级是阻尼层自主增强,不需要我介入;三级则是重力场封闭预案,权限锁在我的身份密钥上,除非我亲自授权,否则无人能启动。**

**

“现在只能等。”我说,“观察他的波动规律,找出触发条件。”**

**

苏晴看了眼时间。“我去准备后续观察药剂,预防神经过载。中午再来跟你对接。”**

**

她离开后,我继续盯着多屏监控。适配体已经安静下来,呼吸平稳,体温正常。但我知道这只是表象。那种非周期性的脑波峰还在间歇出现,每次间隔越来越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