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心里有些忐忑,刚想开口解释条款的考量。
朱厚照却对着张永道:“张永,传朕的旨意,召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宇、大理寺卿吴一贯、刑部尚书韩邦即刻来坤宁宫暖阁,就《问刑条例》草案议事,不得延误!”
“是!奴才遵旨!”
张永连忙应声,转身快步走出暖阁。
李东阳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心里暗自点头。
陛下这是要让三法司共同参与商议,既体现了对刑狱部门的尊重,又能借助三法司的专业意见完善条例,更重要的是,能避免文官集团暗中串联阻挠,真是考虑周全!
他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让三法司参与议事,既能确保条例公允,又能堵住漏洞,臣佩服。”
朱厚照笑了笑,指着案边的椅子道:“李首辅坐吧,别站着了。”
“三法司掌全国刑狱,条例最终要靠他们落地执行,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等会儿他们来了,咱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还有哪些疏漏,毕竟条例是死的,人是活的,得让它既威严又贴合实际,才能真正震慑贪腐。”
李东阳谢过坐下,张永很快端来一杯热茶,递到他手里。
茶香氤氲,暖了他的手,也暖了他的心。
有这样英明且务实的君主,何愁大明不兴?
两人闲聊了几句年假期间的琐事。
朱厚照问起国子监武科筹备的进展。
李东阳一一回禀:“臣已让礼部拟定了武科招生简章,教官人选也初步定了张仑、王守仁等人,只待条例敲定后,就可颁布全国,正月底开始报名。”
“好。”
朱厚照点头。
“报名时一定要强调,寒门子弟有习武天赋者,破格录取,不能让门第卡住人才。”
“臣记下了,定会严格执行。”
李东阳应道。
暖阁外传来脚步声,张永进来禀报:“陛下,刘御史、吴寺卿、韩尚书到了。”
“让他们进来。”
朱厚照坐直身子,语气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李东阳也站起身,看向门口。
三法司的主官都是老臣,尤其是刘宇,之前曾因都察院贪腐案被陛下敲打,这次对条例的态度,或许会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