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文官聚在吏部尚书马文升的府里,七嘴八舌地议论,个个义愤填膺,却难掩眼底的慌乱。
马文升看着眼前的同僚,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他也觉得这报纸太尖锐,可陛下既然敢办,肯定有自己的打算,现在写奏折抵制,怕是会触陛下的逆鳞。
可没等他劝,文官们已经各自回家写奏折。
不到一个上午,内阁的值房里就堆满了奏折,全是请求陛下 “停办大明报”“严惩办报之人” 的,案上堆得像座小山,连李东阳的座位都被占了一半。
李东阳看着满案的奏折,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些文官,平时办正事没这么积极,一涉及自己的利益,倒是跑得比谁都快。
可他也知道,这事不能不管,要是任由文官们闹下去,要么触怒陛下,要么寒了文官的心,不管哪一种,都不是好事。
“罢了,还是去见见陛下,跟他好好说说,看看能不能让报纸的语气软一点,别再这么尖锐了。”
李东阳收拾了几份有代表性的奏折,揣在怀里,快步往坤宁宫赶。
此时的坤宁宫暖阁里,张永正眉飞色舞地给朱厚照汇报卖报的情况:“陛下,您是没看见!今天京师的街上全是买报的,五千份报纸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还有不少百姓围着卖报的小孩,让他们念上面的内容。”
“听到大同胜仗时,百姓都拍手叫好,有的还放了鞭炮;听到刘尚书要裁边军时,个个气得骂娘,还有人跑到兵部衙门外喊‘秦桧滚出来’,可热闹了!”
朱厚照靠在软榻上,手里把玩着玉扳指,嘴角带着笑意:“好!就要这样!让百姓知道朝廷干了啥,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这样他们才会跟朝廷一条心。”
“对了,明天多印点,印一万份,不仅京师卖,还要让东厂的人送到顺天府、保定府的州县去,让更多百姓看到。”
“奴婢遵旨!” 张永连忙应道,心里越发佩服陛下。
这 “大明报” 简直是个宝贝,既能宣扬朝廷的功绩,又能收拾不听话的官员,太好用了!
就在这时,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内阁首辅李东阳大人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朱厚照挑了挑眉,看向张永:“看来是文官们闹到李东阳那儿去了,让他进来吧。”
没一会儿,李东阳就捧着奏折走进暖阁,刚要躬身行礼,就被朱厚照摆手拦住:“免礼吧,不用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