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比朝堂上斥责厉害多了,一旦百姓骂刘尚书是“秦桧”,那刘尚书就算不死,也得遗臭万年!
他们不敢耽搁,连忙应道:“奴婢遵旨!奴婢这就写!”
张永站在一旁,心里更是掀起惊涛骇浪。
皇爷这是要发大招啊!
用百姓的唾沫星子“杀”人,比直接贬官流放狠多了,刘大夏这次不仅死定了,还得背着“秦桧”的骂名,永远翻不了身!
四个太监凑到案前,小安子负责写第一篇“大同胜仗”,老王公公负责写第二篇“骂刘大夏”,小李子和小宋子在旁边帮忙想大白话,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来。
“第一篇开头就写‘大家伙儿听好了!咱们大明的边军打赢了!’这样老百姓一看到就有兴趣。”
“第二篇得问得狠点,就说‘刘大人要裁边军,要是蒙古人来了,谁来护咱们家的粮食?谁来护咱们的孩子?’这样百姓才能共情。”
他们越写越顺,偶尔卡壳了,就问朱厚照的意见,朱厚照也不烦,耐心给他们提建议。
“比如‘斩敌一万’说成‘砍了一万个蒙古兵的脑袋’,百姓更懂。”
约莫一个时辰后,两篇文章终于写好了。
小安子双手捧着稿纸,递到朱厚照面前,声音带着几分紧张:“陛下,奴婢们写好了,请您过目。”
朱厚照接过稿纸,飞快地读了一遍。
第一篇写得热血,把大同胜仗的过程说得明明白白,结尾还加了句“咱们大明厉害,蒙古人不敢来欺负咱们了”。
第二篇写得尖锐,用老百姓的口气质问刘大夏,最后还加了句“这样的官,配当咱们大明的尚书吗?”。
他满意地点点头,拿起朱笔,在稿纸末尾写下“大明报社”四个大字,字迹刚劲有力,透着帝王的威严。
“写得不错,就按这个印。”
朱厚照把稿纸递给旁边的能工巧匠:“你们回去后,立刻用活字排版,油墨用浓点,字印大些,让老百姓看得清楚,争取今晚就排好版,明天一早就能印出来。”
“草民遵旨!”
五个匠人连忙接过稿纸,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生怕弄坏了。
朱厚照又看向张永:“明天早上,你派些机灵的小孩,再让东厂派几个番子跟着,去京师的各个大街上卖报纸,定价五文钱一张。”
“要是有百姓买不起,也可以送个三五份,别让想看得人看不上。”
“另外,告诉卖报的人,要是有人问报纸上的字,就让他们念给百姓听,一定要让百姓知道上面写的啥。”
“奴婢遵旨!”
张永躬身应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明天京师的大街上,怕是要热闹了,这“大明报社”一出来,不知道要惊掉多少人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