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彻夜筹谋定灾策,晨曦携册赴宫闱

户部衙门内,烛火燃了整整一夜。

烛泪在铜烛台上积了厚厚一层,宛如凝住的霜。

欧阳铎揉了揉发酸的眼眶,将最后一页方案纸叠整齐,递到韩文面前。

“大人,您再看看,这最后一段关于大同府军户安置的,是不是还得再细些?”

韩文接过方案,指尖沾了点茶水,把纸页按平。

他眼下泛着青黑,显然一夜没合眼,可精神头依旧足得很。

他逐字逐句往下看,看到 “军户与灾民分区域安置,由边军协助运粮,每日派三名户部吏员核查发放数量” 时,赞许地点点头。

“不用改了。这样既防了军民混杂生乱,又能让边军搭把手,还堵了克扣的空子 —— 你这脑子,是真灵光。”

欧阳铎被夸得脸一红,挠了挠头。

“还是大人经验足。要不是您提醒我‘灾民怕散,得按村落聚居’,我还想着一股脑往空庙里塞呢。”

“办赈灾,最要紧是懂人心。”

韩文把方案拢成一摞,用红绳捆好。

“灾民离了家,心里慌,按村落聚着,有熟人照应,不容易出乱子。你能想到让他们自己推选出‘里长’管着,这步棋走得比老夫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对了半夜。

老的有官场积年的经验,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岔子、哪些人可能藏猫腻。

年轻的脑子活,没被旧规矩捆着,竟琢磨出 “以工代赈” 的法子。

让灾民帮着修塌了的官道,每日除了口粮再多发半升米,既给了活路,又不白养着,还能顺带把运粮的路修通。

“还有这银子的调度。”

韩文翻到 “款项明细” 那页,眼里亮了亮。

“你让刘瑾把折价的绸缎先押给京城的票号,换现成的银子周转,等江南盐税到了再赎回来 —— 这法子省了运货的功夫,还能多凑出三万两应急,比老夫只想‘挪东补西’强多了。”

欧阳铎笑了笑。

“也是碰巧。学生在江西时,见过票号兑银子,想着这绸缎一时半会儿变不成粮,押给票号倒省事。”

“‘碰巧’也是本事。”

韩文把方案往怀里一揣,站起身。

“天快亮了,咱们这就进宫递方案。陛下等着回话呢。”

欧阳铎也跟着站起来,腿麻得差点栽倒,扶着桌子晃了晃才站稳。

“大人,要不咱们先歇半个时辰?您看您这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歇什么歇。”

韩文摆摆手,往门外走。

“灾民在路边冻着饿着,咱们哪有脸歇?早一刻把方案递上去,银子粮草就早一刻运出去 —— 走!”

两人出了户部衙门,天边已泛出鱼肚白。

晨雾漫在街面上,把石板路润得湿漉漉的。

街上已有了行人,挑着担子的货郎、扫街的杂役,见韩文和欧阳铎一身官袍却面带倦容,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韩尚书,欧阳主事,这大清早的,您二位往哪去?”

一个卖豆腐脑的老汉笑着打招呼,他儿子就在户部当差,认得两人。

“进宫。”

韩文停下脚步,指了指怀里的方案。

“北边地动了,得赶紧把赈灾的法子报给陛下。”

老汉脸上的笑收了,叹了口气。

“可怜见的,听说好多房子都塌了。您二位可得赶紧催着送粮,别让那些苦命人冻着饿着。”

“放心吧。”

欧阳铎接过老汉递来的热豆腐脑,塞了两个铜板过去。

“我们这就去。”

两人捧着豆腐脑边走边喝,热乎的汤汁滑进喉咙,驱散了些寒意。

欧阳铎喝着喝着,忽然想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