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可是,投降波彦之后,他会如何安置吾等这些人呢?吾等会不会被他弃之不用,投降后会不会遭受迫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意见分歧很大,整个场面变得混乱不堪。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叹投降,不能以卵击石。
最后,周瑜看着大多数人都出言愿意投降,心中的犹豫终于被打破,他下定了决心。他环视众人,高声说道:“好,既然诸位都愿归顺波彦,那吾这就给波彦一个明确的答复。”
周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诸位不必担忧自己的前程,据吾所知,波彦向来是个赏罚分明之人。吾等归顺波彦后,携庐江献于波彦,也然立功,必然会得到优待。诸位之后,若再立功,必将得到重用。”
听到周瑜这番话,众人心中的不安稍稍减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皖县城墙上,城门缓缓打开。
城中的守军们列队而出,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但脸上却透露出一种释然。
周瑜、程普等将领带领着年幼的孙绍,缓缓走向波彦的营帐。孙绍手中捧着庐江太守的印信。
当他们来到波彦面前时,孙绍将印信高高举起,按照大人们所教朗声道:“大将军,绍等愿率全城军民归顺于大将军。”
波彦微笑着接过印信,对周瑜等人表示欢迎,并承诺会善待他们。
随后,他命令裴元绍率领三万大军进城,接收城防。
裴元绍领命后,迅速指挥将士进入城中。他派遣士兵把守各处要道,确保城中秩序井然。
同时,他还张贴告示,安抚民心,让百姓们知道皖县已属大将军治下,将会给他们带来安宁和繁荣。
其余的兵马则带领着皖县的守军一同进入城外的大营进行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