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拿自己的女婿示范,欧阳驸马走私粮食,老朱直接斩杀,所涉官员一个不留。
朱允炆也借着粮食,打压很多武将藩王。
朱棣也借粮食削藩,攻打交趾的时候,还因为粮食砍了两个武勋。
如此严酷的律法,到地方巡检司执行,就变成了禁止粮食走动。
大明前期,官粮、军粮,全是定点运送,民间粮食生意完全绝迹。
中后期内部慢慢放开了,但已经形成了绝对的粮食禁运意识。
这秩序好极了。
如今边贸和海贸很疯狂,边镇和海商却没有走私粮食。
不是利润不够大,这时候涉及专业经济问题。
利润可以摧毁秩序,但利润无法摧毁利润本身的秩序。
大明禁粮二百年,不止禁止出售,还禁止买入。
隔绝藩国市场,让藩国形成各自的畸形生态,标准货物各不相同。
草原的牲口皮子很廉价,倭国的银子很廉价。
南海是被反向禁运,它们的稻米和宝石都很廉价。
这时候大明继续禁运粮食,恰恰是为了通过丝布、瓷器等产量大、销售有限、能看不能吃的奢侈品来收割财富。
一旦放开粮食,短期可获得收益,长期下去,丝布、瓷器价格全面下跌,失去财富收割的介质。
若转销大明境内,就把自己的货物价格秩序打崩了。
本来便宜的东西更贱,本来昂贵的东西更贵。
剧烈的通膨通缩,波及盐粮布,标准货物重新定价,天下还是乱。
海商自己就严厉禁止粮食走私,否则海贸利润就崩盘了。
不得不说,海商是真他娘的聪明。
自己之前还让杨涟去交趾联系粮食。
粮食秩序,比海贸本身更可怕。
哈哈,被刺杀一点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