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大明还是大明。
关外大败,山海无虑,那京城就不可能有太大波澜。
会试顺利,46岁的文震孟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兼詹事府赞善,成为帝师一员。
状元就是不同凡响,起点高。
士子观榜谢恩之后,京城很热闹,好似关外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新科士子满怀期盼的朝堂,却迎来一波辞官潮。
仅仅十天,就有二百多人辞官。
朝堂在以最快的速度洗牌,君子塞满各衙。
一个词在出现官场,众正盈朝。
百姓不懂啥意思,但人人都这么说,听起来应该不错。
三司会审熊廷弼和王化贞的罪,初判救民有功、革职贬归。
这是内廷与内阁的大博弈,怎么可能轻易结束。
皇帝没有同意,令魏忠贤提督厂卫,监督三司重审。
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厂再现,锦衣卫查所有罪证,锦衣都督骆思恭半推半就,说两人有贪墨之嫌,需要到湖广彻查。
三司反正有了交代,那就查吧。
再审至少需要两月,魏忠贤起步很不顺,时间就把他拖住了。
三月初十,一个好消息传遍官场。
原广宁中军官祖大寿从觉华岛反击,驱赶趁火打劫的炒花部,收复二十七城。
且打败奴酋留守的兵马,收复锦州。
京官瞬间打了鸡血,对呀,大明朝并没有撤离,辽西还有一支能打的军队。
正直的官员开始上奏,请皇帝赏功祖大寿,同时让祖大寿到辽河接应辽东的骠骑将军。
这些奏折,无一例外,全部石沉大海。
别说皇帝御批,连内阁都去不了。
皇帝痴迷木工的声音也越来越多,魏忠贤没头没脑有了个截留奏折的罪名。
三月十五,又有几名御史弹劾内阁无能,导致溃败,耽误天下。
叶向高一查,都是些老骨头。
无奈自辩,说朝政艰难,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首辅竟然推辞责任?
百官还没反应过来首辅这是栽赃给谁,英国公直接到内阁骂了一顿。
户部几十年不发饷,你们还有脸说无械?
内阁讪讪,就是个理由嘛,无饷、无兵、无械,大家都不容易。
顾命之首下场,效果十足,内阁这一解释,官场全被拖下水。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主官没有下场,中层官员却无法接受任何‘栽赃’,严重影响他们前途。
仅仅一天,大斗开始。
兵部骂户部不调税。
户部骂吏部选庸为官。
吏部又骂都察院考察官员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