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摆摆手,“对,是得坐外间,快去。”
其余人躬身回礼,哗啦一声跑里间炕上了。
卫时觉对祖半月点点头,她才迈步回去。
祖大春招招手,“过来坐吧,早饿了。”
左氏主位,四五六在东边,卫时觉在西边,祖大春拖着十三坐南侧陪坐。
左氏冷冷瞥了一眼十三,她才低头快速整理头发。
两个姐姐给上菜期间,卫时觉开口问道,“大嫂,天下指挥使以上武将子弟都得到京卫武学就读,否则降等袭职,俸禄减半,家里至少得去三人,为何只有四哥去过武学?小弟发现一个怪现象,好像辽东辽西将门也不去武学就读,为什么呢?”
小主,
左氏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对面祖大定最大,也只有他去过,闻言淡淡说道,“时觉知道愚兄何时去的武学吗?”
“还请四哥赐教。”
“愚兄万历四十一年去的武学,只读了两年,那时候你也应该在武学,幼官营自仁宗起,为东宫护卫,后转为五军都督府储官,训练严格,我们看着都羡慕,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没资格进入幼官营。”
卫时觉眨眨眼,不解问道,“羡慕了?嫉妒了?仇恨了?”
噗~
左氏和祖大春喷了一口茶。
祖大定莞尔,“羡慕嫉妒可能有,仇恨谈不上,幼官八岁就能入武学,而且骑、步、射、车、炮均有所涉及。
边镇将官子弟却是单科学习,15到35岁的袭职男子随时能去,边镇一直有战事,武学浪费三年时间,还不如在边镇砍两个脑袋升的快,也不担心降等。”
卫时觉点点头,“哦,有理,难怪武学很少有辽东镇的人,长此以往,渐渐脱离五军监视,世代交情寡淡,天下将门均是同窗,只有辽东例外,这是自找的啊。
武职必须由都督府任命,五品以下边镇报备,五品以上都督府核验,有没有资格做将军,文官保举只是第一关,最终都督府勘验发牌才算,就算是督抚,没有龟符也无法节制边军。
兵部晋封将军只有叙功一途,但大明朝多久没打过胜仗了?没有打胜仗,想杀良冒功升职都没法操作。
如今辽东将官可能忘了胜利是什么滋味,躺在父祖荫恩下苟活,为何不让余子去武学呢?”
突然讨论深层问题,他们都没说话,卫时觉又点点头,自问自答,“大概害怕余子引狼入室,利用外人盖过长子。
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既要又要,皇帝、武勋、文臣、大员、将门,目前我看到的情况,人人如此,家家如此,谁都不用说谁,大家都是混蛋。”
这么说话,就把天聊死了。
几人都无法接茬,而且不明白卫时觉自损是为了什么。
祖十三冷眼看了一会,突然道,“你这癔症很特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