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团伙是地理风俗,也是上进求生所迫(下)

他们是铁骨铮铮的明臣,若不是他们搞得辽人与客兵离心,白杆兵、戚家军、辽兵怎么会各自为战。

战败了,他们也自刎了,好像死了就是好人,实则辽兵厌烦透这些文臣,你看,大家永远不会认真,灭虏遥遥无期。”

这是卫时觉到大明朝,听的最刻骨的一句话,就算祖大春带点私人情绪,卫时觉也能感受到文武之间的对立和内心的不信任。

防兵胜过防虏,能胜就见鬼了。

面对这种价值观矛盾,根本利益矛盾,卫时觉同样没招,连着闷了两口酒。

犹豫问两人,“有没有快速的办法?”

两人齐齐点头,“有!”

卫时觉眼神一亮,“说说!”

祖大春打了个饱嗝,“大明早有旧例啊,宁远伯能在辽东打败图们汗二十万大军,不是他本人有多大本事,而是张太岳用对人了。

不是说宁远伯本地人,而是宁远伯晋封伯爵后,依旧镇守辽东,那时候辽东巡抚受宁远伯节制,督抚压制不了带兵的伯爵,总兵府上下一心,所向披靡。

同样的道理,武靖伯镇守辽东期间,带着一万边军就把建奴连根拔起,打得海西女真狼狈奔逃,索伦部四分五裂,苦夷逃入深山。

还有武宗时期的镇远侯、嘉靖时期的成国公,只要武勋镇守边镇,根本不用着京营出动,哪怕是一年、几个月,只要武勋做主,边军肯定上下一心,区区鞑虏灰飞烟灭。”

祖大春看似在说表面问题,实则在说深层症结,以文御武,本来是个口号,万历在援朝之战中下旨,变为国策(注)。

但督抚御不了超品武勋,自然会拦住他们外镇。

以文御武的关键是把军户变成了奴婢,军户杀敌升迁的路被堵死了。

立再大的功劳,也会被文官分走大部分,稍微犯错,就会掉脑袋。

武勋外镇天然不存在这样的事,武勋不会抢军户的功劳,恨不得军户全能立功。

卫时觉得到一个直接有效、但很难操作的办法,苦闷之下连喝两碗酒,渐渐明白边镇的症结在哪里了。

文武之争、南北之争、皇相之争,表象不同,根源都一样。

税赋越来越少,征税还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