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帝断东林谋新政 相忧阶层洗牌危

这志向大得吓人。

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只听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常态,从没敢想“人人有肉吃”的日子。

他嘴唇动了动,带着劝诫。

“皇爷,汉文、唐宗那样的明君,都没敢这么干啊!”

他苦着脸解释。

“天下的粮缸就这么大,多给佃户一口,权贵就得少一口 —— 这是饿肚子的事,没人肯让啊!”

他话锋一转,带着顾虑。

“东林党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士绅,他们占着天下七成的田,握着半数的银 —— 动他们,就是动天下的根基啊!”

“谁跟你说要抢粮了?”

朱由校打断他,抓起案上的《农政全书》,“啪”地拍在案上,是徐光启刚递的新刊本。

他指着书页上的插图。

“徐光启亲测,南方种双季稻,一亩地能收两石;北方种番薯,荒年都能亩产三石!这不是把粮缸做大了?”

他又拎起一本海贸册。

“再开海通商!把咱们的丝绸、瓷器卖到吕宋、暹罗去,一两丝绸换十两白银!赚来的银子,能填半个国库!”

他语气斩钉截铁。

“朕不是要抢权贵的蛋糕,是把他们私吞的蛋糕抠出来,再烤个更大的!”

他眼神扫过方从哲。

“这不是王莽那套瞎折腾的‘均田’,是让佃户有田种,权贵有新利 —— 人人有饭吃,谁还会跟着东林党闹?”

方从哲听得脑子发懵。

他知道徐光启在种番薯,也知道陛下想搞海贸,可从没把这些事串起来。

原来这是一盘掀翻旧天的大棋!

他后背上的冷汗刷地就下来了。

陛下说的“士绅”,不就是他自己吗?

江南千亩良田,一半没报在鱼鳞册上;儿子在南京当知府,靠着他的脸面占了漕运的利;门生故吏里,十个有八个是东林党出身!

他声音都低了八度。

“皇爷…… 您是说,要把士绅都当成敌人?”

“朕的敌人,从来不是‘有钱有地’!”

朱由校往前一步,目光像刀一样戳在方从哲脸上。

他字字铿锵。

“是占着万亩良田,看着佃户饿死也不降价的黑心鬼!”

“是拿着朝廷俸禄,偷偷给后金、倭寇卖粮的叛国贼!”

“是只会在朝堂上骂街争党争,把国库耗空也不想着开源的废物!”

他手指重重敲在案上。

“这些内卷内耗、资敌叛国的旧权贵,才是朕要拔的根!”

他拿起《农政全书》,指着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