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吆喝声、议价声不绝于耳。
“老张头,听说你要把存着的皮子都捐给军前?”一个相熟的摊主问道。
被称作老张头的老者,正在整理摊位上硝制好的羊皮,头也不抬:“嗯,北边天冷,将士们用得着。就算朝廷给钱,我也只收个本钱。”
“嘿,你这老抠门,如今倒是大方了?”
老张头抬起头,浑浊的眼里透着光:
“陛下登基,免了咱们三个月市税;王侍郎前日刚派人疏通了这片的排水,免得咱们雨天泡水。”
“如今陛下要亲自去打仗,咱出点皮子,算个啥?”
那摊主愣了愣,随即一拍大腿:“说得在理!我那儿还有几十斤腊肉,也一并捐了!”
类似的对话,在漕运码头、在工匠坊区、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着。
并非有人组织,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回馈。
朝廷的作为,皇帝的担当,他们看在眼里。
这乱世之中,一份难得的秩序与公道,值得他们去维护,去珍惜。
午后,一队禁军士兵押送着部分粮草军械从街道上经过,引来不少百姓围观。
没有恐惧,没有躲避。
反而有大胆的妇人,将煮好的鸡蛋、蒸好的饼子塞到士兵手里。
“拿着,路上吃!”
“好好跟着陛下打仗!”
“保佑陛下平安!”
士兵们有些无措,在军官默许的目光下,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心意,胸中热血奔涌。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石匠,带着两个徒弟,在承天门外,那悬挂过动摇者人头的广场一角,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什么。
有人好奇询问。
老石匠抹了把汗,朗声道:
“陛下要出征了,老汉我没别的本事,就想刻块‘平安石’,求老天爷保佑陛下旗开得胜,平安归来!”
他脚下,一块巨大的青石已初具雏形,上面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大字,旁边预留的位置,显然是准备刻上更多祝福的话语。
围观者无不动容。
皇宫,紫宸殿前。
陈稳已换上戎装,玄甲映着日光,肃杀而威严。
张诚、王朴等留守重臣,皆身着朝服,肃立相送。
“陛下,汴梁有臣等,必万无一失!”张诚代表众人,郑重承诺。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