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用于修桥铺路,或用于赈济流民,皆有乡老或商会联名具保。”
“实在……无可指摘。”
卫钧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账目上找不到问题,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军营。
他再次来到靖安军大营,这次不再满足于观看操练。
而是提出要“随机”点验军械库存,核对军籍名册。
甚至要亲眼看看士兵的饷银是否足额发放。
负责接待他的是韩通,陈稳已提前与他通气。
韩通虽然内心对这阉人极为不耐,但面上还是保持着基本的礼节。
“监军要查,尽管查。”
韩通大手一挥,带着卫钧直奔军械库。
库房内,各类刀枪、弓弩、甲胄分类摆放,井然有序。
卫钧随手拿起一张弓,用力拉开,弓臂坚韧,弦丝紧绷,是上好的战弓。
他又走到存放箭矢的区域,随手抽出一支箭,箭杆笔直,箭簇锋利,并无粗制滥造之象。
“核对数目!”卫钧命令随从。
随从拿着军械账簿,与库管军官一同清点。
结果依然是分毫不差,甚至某些损耗品的报损记录都清晰可查。
接着是核对军籍。
卫钧随机抽取了几个营的军籍名册,然后亲自到校场,按名册点名。
结果,应到者悉数在场,并无空额,吃空饷的迹象。
他甚至暗中观察士兵的军服、鞋履,虽不华美。
但都整洁完好,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绝非被克扣粮饷的样子。
最后,他提出要观看一次饷银发放过程。
韩通也不含糊,当即安排。
发放现场秩序井然,士兵依次上前,核对身份,签字画押。
领取足额的饷银或等价粮帛,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毫无克扣拖延。
卫钧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无处着力。
这陈稳,竟将表面功夫做得如此天衣无缝?
他不信邪,又将目光转向了民间。
他换上便服,带着两个机灵的随从。
在洛川城内外的茶楼酒肆、市井街巷流连,试图从百姓口中探听些“实情”。
比如陈稳是否加征赋税,是否纵容部下扰民,是否有何不法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