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封赏的诏书。
如同给高平大捷这场辉煌的胜利盖上了官方认可的印章。
也暂时安抚了澶州军民沸腾的人心。
靖安军上下沉浸在荣耀与厚赏的喜悦之中。
连带着整个澶州军都士气高昂,对未来的期许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这看似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况之下。
几股不易察觉的暗流,已然开始悄然涌动。
汴梁方面,封赏的慷慨并未能完全掩盖其背后的猜忌与不安。
隐帝与其近臣,如苏逢吉之流,对柴荣本就心存忌惮。
高平一战,柴荣威望如日中天!
其麾下又冒出陈稳这等能征善战、更兼救主之功的骁将。
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忧虑。
“开国县侯,澶州防御使……陛下,此等封赏,是否过于优厚了?”
宫禁深处,有近侍小心翼翼地进言。
“那陈稳,不过一介溃兵出身,年未三旬,便已位列侯爵,掌一方防御之权,假以时日,恐成第二个柴荣啊……”
隐帝郭荣面沉如水,手中把玩着一方玉镇纸,默然不语。
他何尝不知这其中风险?
但澶州新胜,气势正盛,强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
他需要时间,需要寻找制衡之道。
“传朕旨意!”
良久,隐帝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
“嘉奖澶州将士之功,另,赐绢帛千匹,美酒百坛,犒劳三军。”
“命枢密院,仔细核验高平之战有功将士名录,务求……公允,不得冒滥。”
“公允”二字,咬得极重。
近侍心领神会,这是要在封赏的具体落实上做些文章。
拖延、克扣,或者在其他有功将领的封赏上制造些不平。
以期在澶州集团内部埋下钉子,至少,不能让其铁板一块。
与此同时。
关于陈稳的种种情报,也开始被汴梁的有心人更加细致地搜集、分析。
他从焦土镇崛起的过程,练兵的手段,治理地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