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以工代赈·民心初附

黑风寨被一战荡平,匪首“黑山狼”被生擒的消息。

如同一声春雷,彻底震醒了麻木的临河县。

当披枷带锁的“黑山狼”被押解游街,最终在县衙门口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公开审判,并被陈稳当众判处斩立决时。

围观的百姓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和哭号。

那高高溅起的匪首热血,不仅洗刷了部分冤屈。

更如同最有力的宣言,宣告着旧日无法无天的混乱时代。

在这临河县境内,已然终结。

威已立,恩需速行。

剿匪的捷报和公审的余威尚未散去。

陈稳便立刻将全部精力投注到那项更为根本,也更为艰巨的任务上

——以工代赈,恢复民生。

县衙府库,在张诚带着人日夜不休地清点下,结果终于出来。

周韬及其党羽贪墨的现钱、布帛、粮食。

加上县衙剩余库存,折合下来,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

然而。

面对全县数以千计嗷嗷待哺的饥民和百废待兴的局面。

这些钱粮依旧显得捉襟见肘。

“大人,钱粮有限,若直接发放,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坐吃山空,非长久之计。”

张诚捧着账册,眉头紧锁。

“必须尽快让工程动起来,让百姓通过劳作换取口粮,方能持续。”

陈稳站在那张简陋的舆图前,目光落在贯穿临河县境。

去年秋汛决口的那条黄河支流——临水河的河道上。

决口处虽经简陋堵塞,但堤坝脆弱,隐患极大。

且因淤塞导致排水不畅,两岸大片良田仍浸泡在泥泞之中,无法耕种。

“首要之务,便是修复临水河堤坝,疏浚河道。”

陈稳手指重重地点在决口位置。

“此乃临河县命脉所在。堤坝不固,则水患不除;”

“河道不通,则良田难复。以此工程为核心,招募民夫,以工代赈!”

命令下达,整个临时行政体系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王茹带着几名识文断字的文书,连夜核算工量、制定口粮和工钱标准;

赵老蔫则领着工匠营的骨干,赶往决口处实地勘测,设计修复方案,并紧急赶制、修复各类工具;

李延的兵马负责维持秩序,并抽调部分人手协助物资转运和营地搭建。

次日清晨,县衙门口的告示栏前。

以及县城四门,都贴出了新的告示,并由嗓门洪亮的军士反复宣读:

“巡边宣抚使陈大人令:即日起,大规模招募民夫,修复临水河堤坝,疏浚河道!”

“凡应募者,每日管两餐饱饭,另按土石方量,结算工钱!”

“自带工具者,工钱上浮半成!工期紧迫,名额有限,速速应募!”

消息传出,全城轰动!

管饭,还有工钱!

这对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和贫苦农民而言,不啻于天籁之音!

起初还有人将信将疑,但当第一批抱着试试看心态的数十名青壮。

在指定的河工营地,真的领到了热腾腾、掺着杂粮却足以果腹的粥饭和面饼。

并且在完成第一天指定的土方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