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财富的避风港

“不错。”王建国点了点头,“告诉兄弟们,别松劲。集团刚下了新指令,未来三个月,产能要再提高20%。”

“还要提?咱们现在的产量已经快把仓库堆满了。”年轻工程师有些不解,“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不是都因为制裁……”

“谁说这些车是给他们的?”王建国笑了笑,眼神里带着一种普通工人所特有的、对集团高层的朴素信任,“你没看新闻吗?外面那些国家,好多都乱套了。我猜,何总这是准备拿咱们的车,去干点大事。”

昆仑厅。

何维面前的屏幕上,一边是大众集团那场充满绝望的全球高管会议的录音摘要。

另一边,则是王建国与工程师那段轻松的对话。

“恐慌和稳定是世界上反差最强烈的两种情绪。”

何维看着这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平静地说道。

他的身边,站着林秋宜和赵东升,红旗集团文武两大支柱。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林秋宜替赵东升问出了那个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我负责集团的财务,但即便是我的权限,也无法看到‘冬蛰’计划的全貌。我只知道,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在这场全球金融海啸中,坚如磐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我们用来建造这艘方舟的材料,不是纸币,而是规则。”

何维站起身,调出了另一幅画面。

那是一张遍布全球的、标示着矿山、油田、仓库和物流节点的实体资产地图。

“从十年前开始,我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性资源收购和储备。我们拥有非洲最大的钴矿和锂矿的独家开采权,拥有巴西和澳大利亚数座铁矿石矿山的长期包销协议。”

“我们储备的工业级稀土和特种金属,足够整个集团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维持满负荷生产五年以上。”

“这些实物资产,在和平时期,是拖累现金流的累赘。但在通胀海啸来临时,它们就是最坚固的压舱石。”

“美联储可以无限地印刷美元,但他们印不出一公斤铜,也印不出一桶石油。”

赵东升眼中露出了然的神色:“以实击虚。”

“这只是第一层保险。”何维继续说道,他调出了集团内部的供应链结构图。

那是一张近乎完美的闭环网络。

从最底层的芯片设计软件【盘古EDA】,到制造芯片的光刻机,再到整车的智能控制系统【女娲】,以及驱动汽车的电池和电机,超过95%的核心部件,都由红旗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提供。

“他们制裁我们,实际上是在保护我们。”何维的语气带着一丝嘲讽,“他们把我们踢出了旧的全球化体系,反而迫使我们提前建成了这个独立于外部价格波动的、自给自足的内循环经济体。”

“大众汽车的成本每上涨一块钱,都意味着有0.8元流入了外部供应商的口袋。而我们的成本即便上涨一块钱,这钱也只是从集团左边的口袋,转移到了右边的口袋。”

林秋宜彻底明白了。

红旗集团,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公司。

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拥有独立资源、独立产业链、独立市场的“微型文明”。

当外面的世界洪水滔天时,它这艘方舟的内部,自然风平浪静。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赵东升问道,他的眼神里已经有了一丝兴奋,“既然我们的弹药库是满的,是不是该出去打扫战场了?”

“不。”何维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打扫战场的时候。战场上太乱,到处都是求救的、哀嚎的、濒死的人,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杀死他们的究竟是谁。”

“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当一个趁火打劫的秃鹫,而是要成为风暴过后,唯一那个手持救援物资的救灾者。”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幅“全球社会不稳定指数热力图”。

地图上,那些代表着危机的深红色区域,正在不断扩大、蔓延。

“林秋宜,以红旗公益基金会的名义,发布‘全球稳定与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