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在大厅内回荡,经久不息。
每一位红旗集团的核心高管,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混杂着激动与敬畏的神情。
他们刚刚目睹的,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技术演示。
更是何维为他们揭开的,通往下一个时代的宏伟序幕。
何维静静地站在那幅巨大的地球与星网的背景前,任由团队的情绪释放。
理念的震撼必须转化为坚实的执行力。
而执行的第一步,永远是工业制造。
待掌声稍歇,他的目光越过众人。
精准地落在了坐在前排的一位中年男人身上。
男人名叫周明航,鬓角微霜,眼神沉稳,身上有一股常年与精密仪器打交道磨砺出的严谨气质。
他是原“X车间”的负责人,也是红旗工业体系内,最顶尖的制造专家。
“启航。天网计划,航天发射的部分我不担心。”何维说道,“我现在需要你来负责计划的工业基础部分。我需要一座全新的工厂,专门用来生产‘织女’系列通信卫星。它的代号,就叫‘星光’。”
“没问题!”周明航回答得斩钉截铁,充满了信心。
在他看来,凭借“X车间”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制造一颗小型化的通信卫星,并非难事。
然而,何维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位制造专家的信心,瞬间被击得粉碎。
“我对‘星光工厂’的要求很简单,”何维伸出一根手指,“每天生产六颗‘织女’卫星。”
“何总,我没听错吧,每天六颗‘织女’卫星?”
周明航怀疑自己听错了,旁边的几位高管也发出了压抑不住的惊呼。
何维平静地补充道:“你没听错。准确地说,你要在24小时内,完成六颗卫星从组装、测试到封装出厂的全流程。”
周明航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不是不懂技术的外行。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太懂了,才更能体会到这个数字背后那令人窒息的恐怖。
在传统的航天工业领域,一颗卫星,哪怕是小型卫星,其制造周期都是以“月”甚至“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那是一个需要无数顶级工程师和技师,像对待一件珍稀的“手工艺品”一样,小心翼翼地进行组装、焊接、布线、然后进行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反复测试才能完成的精密工程。
每日生产六颗?
这已经不是挑战,而是疯狂!
这相当于要求一个顶级的瑞士钟表匠,每天手工造出六百块百达翡丽!
“何总,这不可能!”周明航深吸一口气,还是说出了实话,“全世界的航天工业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产能的零头。这不是设备或者工人的问题,是整个制造流程、整个设计哲学的根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