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所有检查工作完成。
李道宏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向何维报告:“指令长,【探索者一号】状态完美,随时可以启航!”
“很好。”何维点了点头,他的目光,望向舷窗外那颗越来越遥远的蓝色星球。
“调出‘红旗星图’,准备规划地月转移轨道。”
随着他的指令,舰桥中央的空气中,一片巨大的、由无数光点和线条构成的三维立体星图,被瞬间点亮!
蔚蓝的地球与银白色的月球,悬浮在星图的两端。“红旗星图”系统已经根据当前的引力环境、飞船质量和太阳风状态,计算出了一条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理论上的最优地月转移轨道。
这条轨道,优雅、高效,几乎是一条完美的霍曼转移弧线。
换做任何一位传统的飞船指令长,此时要做的,恐怕就是直接点击“确认”,然后将一切交给强大的自动驾驶系统。
但何维,却并没有这么做。
“道宏,”他看向自己的总工程师,“把‘星图’的运算结果,和我们过去一个月,实际观测到的高层空间环境数据,进行一次交叉验证。我需要你特别关注微型陨石带的最新分布,以及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实时磁场强度。”
“明白!”李道宏立刻开始在自己的工程控制台上,调动海量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几分钟后,他的脸色微微一变:“指令长,有发现。“红旗星图”建议的轨道,在入轨后的第十七个小时,将会穿过一片新近形成的、尚未被公开数据收录的微流星体碎片带。虽然撞击概率低于万分之一,但依旧存在风险。另外,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峰值,比模型中的理论值,要高出百分之十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维的眉头微微一挑。
这就是他坚持要进行“人工复核”的原因。
“红旗星图”是强大的工具,但它依赖于已有的数据模型。
而真实、瞬息万变的宇宙,永远充满了未知。
“小林,”他又转向生命科学家,“将这条轨道的辐射剂量剖面图,与我们的乘员健康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林兰立刻开始操作,片刻后,她也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判断:“报告指令长,如果按照原轨道飞行,我们在穿越异常区时,累计接收的辐射剂量,将超过任务安全上限的百分之三。虽然短期内不会造成影响,但对我们后续执行月面活动,会带来不必要的潜在风险。”
一个微乎其微的撞击风险,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辐射超标。
换做任何一个追求效率的项目,或许都会选择忽略。
但对于何维而言,在深空航行中,任何低于百分之百的安全,都是不可接受的赌博。
“收到。”何维点了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那巨大的三维星图。
“‘星图’系统,”他下达了新的指令,“基于我们刚刚输入的两个约束条件,重新进行轨道规划。允许将航行时间,延长最多六个小时。”
“嗡——”
星图系统接收到新的指令,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进行着亿万次的运算。
那条原本完美的金色弧线,开始出现了轻微的扭曲和偏移,像一条正在寻找最佳路径的灵蛇。
一条全新的、闪烁着代表着“安全”的绿色光芒的轨道,被重新规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