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通知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让他们立刻起草‘太空出租车’的商业计划书。我们的定价,要以‘公斤’为单位!而且,我要让这个价格,低到足以引发一场全球性的、关于小卫星应用开发的产业革命!”
……
何维的命令,如同在红旗航天这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里,又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更加强劲的燃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仅仅一周后,“太空出租车”的商业模式便正式对外公布。
红旗航天宣布:从下个月开始,【神行者一号】将开启“月度发射”模式。
每月一号,都将有一枚火箭,从文昌发射,飞往550公里的标准同步轨道(SSO)。
全球所有客户,都可以在红旗航天的官方网站上,像网购一样,在线预订自己卫星的“舱位”。
而那个万众瞩目的定价,则彻底引爆了整个科技圈:
每公斤载荷,送入550公里SSO标准轨道,定价:10万人民币!
对于一颗标准的1U立方星(约1.33公斤)来说,进入太空的“船票”,只需要十几万人民币!
对于一颗50公斤级的微型卫星,成本也骤降到了500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已经不是“白菜价”了。
这简直就是把金子卖出了沙子的价格!
消息一出,全世界所有拥有小卫星研发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瞬间陷入了疯狂!
过去,限制他们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那道高不可攀的发射门槛。
而现在,何维亲手将这道门槛,拆成了一地碎石。
无数尘封在实验室里的、关于对地观测、气象监控、物联网通信、太空农业实验的奇思妙想,在一夜之间,都有了被送上太空验证的可能!
“太空出租车”的在线预订网站,在开放后的第一个小时,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直接陷入了瘫痪。
未来六个月的“车票”,被瞬间秒光!
如果说法国的合作,撕开的是政治上的裂口。
那么“太空出租车”模式的推出,则是从商业和产业的根基上,彻底瓦解了美国旧有航天联盟的旧有航天联盟的生存空间。
因为红旗航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火箭发射服务商”。
它正在凭借自己独一无二的运力优势,像一个拥有无穷算力的中央处理器一样,赋能、催化着全球所有下游的太空应用产业,孵化出一个以它为绝对核心的全新航天生态!
在这个生态里,红旗航天是唯一的规则制定者、唯一的流量入口、也是唯一的平台服务商。
所有人都必须围绕着它的“航班”时刻表,来安排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计划。
……
与外界产业革命般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昌“超级工厂”内,那有条不紊、精准高效的工业节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超级工厂的一期工程竣工仪式,正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