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节流?”
刚刚还在庆祝的工程师们,迅速冷静下来,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作为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词背后的分量。
“总工,”发动机喷注器小组的负责人,一位年轻的博士,站了出来,他的表情无比严肃,“要实现40%的深度节流,我们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甚至比‘燃烧谐振’更棘手的难题——不稳定燃烧。”
他快步走到电子白板前,调出了一组流体力学模拟画面。
“在100%全推力下,我们的燃料和氧化剂,是以极高的压力和速度,被注入燃烧室的。它们可以实现完美的雾化和均匀的混合,燃烧过程稳定而高效。”
“但是,”他将模拟画面中的“涡轮泵泵压”参数,调低到了40%。
屏幕上,原本均匀的液氧和甲烷雾场,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大团的液体燃料没有被完全雾化,而是直接撞向了燃烧室壁。
氧化剂的分布也变得极不均匀。
“当推力大幅降低时,”这位博士解释道,“涡轮泵的转速下降,导致推进剂的注入压力和流速都大幅降低。这就好像你把一个高压水枪的阀门关小,它喷出的就不再是细腻的水雾,而是断断续续的水滴。”
“这种不均匀的混合,会导致燃烧极不稳定。火焰会忽强忽弱,甚至在局部区域出现熄火再复燃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低频压力波动,会顺着燃料管路反向传递,与整个箭体的结构耦合,产生更可怕的‘POGO振动’。严重时,甚至可以直接撕裂火箭!”
“这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在低工况下的固有顽疾,是世界性难题!”
这位博士的分析,专业、精准,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
他让所有人再次意识到,他们即将踏入的,又是一个全新的,充满了未知凶险的“无人区”。
这一次,没有人再感到绝望或恐慌。
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了那个总能为他们指明方向的男人。
他们等待着何维给出答案。
然而,何维却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小李博士的分析,非常精彩。”他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准确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在不同的推力工况下,我们需要完全不同的雾化与混合模式。”
“那么,”他看着那位博士,也看着在场的所有人,抛出了一个引导性的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用一套‘固定不变’的喷注器,去应对‘动态变化’的工况呢?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不是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所有人思路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