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的第一步,就是打造八千吨级一体化压铸机。
红旗重工,总装车间。
这里曾是制造HX-01型五轴加工中心的地方,是红旗工业梦开始的地方。
而此刻,这片宽阔得能停下波音747的场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工程会战。
项目的总负责人,是赵东升和陆国兴。
这两位见证了共和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老搭档,此刻正并肩站立在一块巨大的电子设计图前,神情凝重。
“老陆,”赵东升指着屏幕上那如同哥斯拉般庞大的压铸机三维模型,眉头紧锁,“这个大家伙的设计理念,太超前了。八千吨的锁模力,相当于把八千辆小汽车的重量,瞬间压在一个点上。我们现有的所有液压系统,根本承受不住这种级别的瞬间压力。”
陆国兴点了点头,脸色同样严峻:“还有材料。它的模板,也就是直接和高温铝液接触的部分,要承受上千度的温差冲击,还要保证几万次的高强度压铸而不变形。我们现有的H13模具钢,根本扛不住。一旦模具出现一丝一毫的裂纹,整个零件就得报废,损失将是天文数字。”
他们讨论的,正是巨型压铸机最核心的两大难题:超高压液压系统,和超高强度耐热模具钢。
这是两个世界级的工业难题,看起来难以逾越。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身后的门被推开了。
何维,穿着一身简单的蓝色工装,走了进来。
他没有直接参与讨论,而是走到了那张巨大的设计图前,静静地看了一会儿。
“你们遇到的问题,我知道。”
何维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嘈杂的车间都安静了下来。
他转身,看向两位老人。
“传统的液压系统,是通过‘增压’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油缸不够,就加一个。压力不足,就上更大功率的泵。但这种思路,在八千吨这个级别面前,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无比臃肿、复杂,且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
“我们要换一种思路。”何维拿起一支电子笔,在屏幕上轻轻一点。
他将液压系统的核心部分放大。
“我们要从‘控制’入手,而不是‘增压’。”
“我把它称为‘数字液压’系统。”何维在屏幕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