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婉拒了皮埃尔邀请他去巴黎参观阿尔卡特总部的邀请。
也谢绝了冯·克虏伯先生,请他去柏林,感受一下德国工业2.0的雏形的盛情。
因为他有更重要,也更迫切的事情,需要立刻去处理。
红旗工业这艘科技巨轮,虽然已经扬帆起航,但它的内部,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操作系统”,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就在他回到洛城的第二天。
一个他等待已久的,来自京城的电话终于打了过来。
电话是他的战略合作伙伴,信通公司的创始人万润南打来的。
自从几年前那场“世纪之战”后,信通公司就成了红旗联盟在信息技术领域最亲密的盟友。
何维向他开放了所有的工业应用场景,而万润南则用他那天马行空般的才华,为何维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数控系统,提供了很多精妙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那块由何维提出概念,万润南主导研发的“红星汉卡”,如今已经成了国内所有电脑的标配,为信通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和声望。
“何总工!”电话那头传来万润南那标志性的充满了技术狂人热情的声音。
“有个天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奇怪的发现要向您汇报。”
“说吧。”何维的语气依旧平静。
“好消息是,”万润南说道,“我们最新一代的‘信通一号’汉卡已经研发成功!它的处理速度是上一代的五倍,还内置了矢量字库和排版引擎!有了它,我们可以开始考虑研发我们自己的中文图形操作系统了!”
“辛苦了。”何维点了点头。
“但是,”万一润南的语气变得有些奇怪,“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如何让我们的汉卡,还不能和苹果公司的微处理器进行协同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几乎查阅了全世界所有关于微处理器架构的资料。”
他顿了顿,声音里有些兴奋又有些拿不准。
“然后,我无意中在英国剑桥看到了一个叫‘橡果电脑’的小公司。这家公司很奇怪,他们不使用英特尔或者摩托罗拉的芯片,而是自己设计了一款全新的32位微处理器。它不像英特尔的复杂指令集那样臃肿。它的指令非常精简高效,功耗极低。他们管这种架构叫‘ARM’,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何总工,”万一润南的声音里充满疑惑,“我觉得ARM架构很有潜力,但奇怪的是‘橡果电脑’这家小公司好像经营不善,随时都可能倒闭。全世界似乎也没有任何一家主流公司在关注他们。您说ARM架构这个方向,到底有没有前景?”
ARM,橡果电脑。
当这两个词传入何维的耳朵里时。
何维的眼中瞬间爆发出了一团比得到“罗马盟约”还要炙热和兴奋的璀璨光芒!
自己那台【红旗一号·步进式光刻机】光刻机,还差最后一块核心拼图——指令集。
指令集可以控制芯片进行复杂运算和实时调度,是芯片的“魂”。
现在,它出现了。
“不!”何维对着电话,第一次用激动的语气说道,“这个方向,不是有没有前景的问题。”
“它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