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二只鸿雁

电话那头,钱立群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他标志性的,严谨而又略带疑惑的声音。

“陈天生?我当然认识他。他是我们实验室里,少数几个能在应用物理领域和我相提并论的华人。他最近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铟镓砷磷’半导体激光器,在光通信领域很有前景。但是……何总工,我不明白,您在这个时候找他,和我们的光谱仪有什么关系?”

在钱立群看来,光谱仪是分析仪器,属于精密光学和化学的范畴。

而陈天生研究的半导体激光器,是光源,是通信器件。

两者虽然都带个“光”字,但技术路径和应用领域,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何维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您只需要告诉他,我们在国内,已经成功拉出了直径八英寸的,单晶锗衬底。而且我们有能力,为他提供全世界纯度最高的,气相外延生长所需要的磷化氢和砷化氢气体。”

单晶锗衬底。

高纯度磷化氢和砷化氢。

这几个词,像一串精准的密码,瞬间击中了电话那头的钱立群。

他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但也知道,这几样东西,对于研究“铟镓砷磷”这类三五族半导体材料的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就像,为一位绝世的厨神,准备好了全世界最顶级的,梦幻般的食材。

“我明白了。”钱立群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掩饰不住的震惊,“何总工,我马上就给他发邮件。”

他没有再追问。

因为他知道,这个年轻的领导者,每一次出手,都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看似不相关,实则早已洞悉了全局。

放下电话,何维看着办公室里,那几张依旧写满了“为什么”的脸,终于,决定为他们揭开谜底。

他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

“各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光谱分析仪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这个问题,把陆国兴和赵东升都问住了。

倒是陈博,毕竟是大学高材生,他犹豫了一下,回答道:“我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好像是利用不同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成分?”

“回答正确。”何维赞许地点了点头。

“那么,传统的,无论是德州仪器,还是旭日重工生产的光谱仪,它们用的是什么光源?”

这个问题,连技术出身的陈博,都一时答不上来。

何维没有卖关子,他直接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词。

【钨灯 / 氘灯】

“没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白炽灯的升级版。”何维解释道,“它们发出的,是一种包含了各种波长的,连续的复合光。这种光,必须先通过一个叫‘光栅’的,极其精密的器件,进行分光。然后,再用一个接收器,去逐个波段地扫描和分析。这个过程,不仅慢,而且精度,非常依赖那个‘光栅’的加工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暂时造不出来的原因。因为,我们造不出那么精密的光栅。”

他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现在,他们联手,把这扇门,对我们关上了。”何维在示意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但是,”他话锋一转,在旁边画出了另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图。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呢?”

“如果我们,不再需要那个笨重,又难以加工的光栅呢?”

“如果我们能有一种全新的光源,它从一开始,发出的就不是复合光,而是波长极其单一,纯净得像一把手术刀一样的单色光呢?”

“我们想要分析哪个波段,就直接发射出那个波段的光。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不再需要光栅,我们的分析速度和精度,都会比传统的光谱仪提升一个数量级!”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