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九点。
集团总部三楼,大会议室。
巨大的圆形会议桌,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边,是以王海为首的十几个来自京城的调查组成员。
他们清一色穿着中山装,表情严肃,目光锐利。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从财务室搬来的账本,每一本上都插着密密麻麻的各种颜色的纸条标签。
另一边,是何维,赵东升,陆国兴和林秋宜。
他们的面前只放着一杯清茶。
整个会场安静得可怕。
王海扶了扶他那副厚厚的老花镜,目光如鹰隼般锁定了坐在主位上的何维。
“何维同志。”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居高临下的威压。
“我们调查组,进驻红旗工业集团,已经三天了。这三天里,我们对你们集团成立以来的所有财务账目,进行了初步的核查。现在,有几个问题,需要你,当面向我们,做出解释。”
他拿起一本账簿,用手指重重地敲了敲。
“第一个问题。根据账目显示,在一个月前,你们集团通过香港的多个账户,在短短两天之内,用高出市场价百分之三十的价格,紧急采购了一批总价值超过五百万美元的电子元器件和精密仪器。请你解释一下,这笔巨额开支的必要性以及它的合法性。”
小主,
所有调查组成员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打在了何维的身上。
何维没有说话。
他只是对身旁的林秋宜,点了点头。
林秋宜站起身,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叠文件。
“王副部长,各位领导。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当时的情况。”
她的声音,清脆,冷静,不带任何感情。
她打开投影仪,幕布上立刻出现了一份时间线图表。
“一个月零五天前,我们在香港工业博览会上,与日本旭日重工进行了一次公开的产品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是我们完胜。”
“当天晚上,何总工根据现场的情况,作出了一个判断——我们的技术突破,很可能将引来西方国家全面的技术封锁。他要求我们立刻启动紧急采购预案。”
“我们动用了一切资源,在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内完成了采购。而就在我们最后一批货物离港后的第二天,”林秋宜顿了顿,按下了翻页键。
一张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措辞严厉的公告出现在了屏幕上。
那份关于“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的封锁令,签署的日期清晰可见。
林秋宜关掉了投影仪,目光扫过全场。
“我们不是在挥霍国家的资金。我们是在禁令的大门彻底关上之前,为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抢救回来的最后一批粮食和弹药。”
王海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他没想到,对方的准备,如此充分。
他冷哼一声,拿起了第二本账簿。
“好,就算你这个问题说得过去。那第二个问题,你们集团将近一半的利润,都投入到了那几个所谓的‘前沿实验室’里。这些钱,既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也没有明确的产出指标。这笔账你又怎么解释?这是不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盲目投资?”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
它直接指向了何维所有改革的核心。
何维依旧没有说话。
他只是再次,对林秋宜点了点头。
林秋宜拿出了一份更厚的文件。
那是一份名单。
一份由陈博和王振,连夜整理出来的,集团所有生产线上进口设备核心零件清单。
“王副部长。正如您所说,我们的实验室,目前还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林秋宜的语气,平静而坚定。
“因为,他们的任务,不是为了赚钱。”
“他们的任务是为这张清单上的,每一个被西方国家‘卡住脖子’的零件,找到我们自己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她将那份长达数十页的清单,轻轻地,放在了会议桌的中央。
“这些钱,没有凭空消失。它们变成了图纸,变成了实验数据,变成了我们自己工厂里,那些正在攻克难关的技术工人的加班费和奖金。”
“它正在变成我们中国工业,未来能够挺直腰杆,不向任何人乞讨的骨气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