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空中的“幽灵”

与信通公司的“世纪之战”,为何维和红旗工业集团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声望。

但何维本人,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和冷静。

他深知,那场胜利,不过是利用了时代的信息差和自己脑中【启示】AI的“降维打击”。

在真正的基础工业实力上,他们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依然如同天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何维将集团的日常经营和“红旗动力”系列发动机的量产工作,完全交给了陆国兴和赵东升。

而他自己,则带着最核心的团队,几乎是住在了实验室和东海造船厂那间巨大的仓库里。

他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彻底解构那台来自英国的“女王之心”,那台奥林巴斯TM3B燃气轮机。

这是一场比之前任何一次技术攻关都更加艰难和漫长的战役。

如果说柴油机是经典力学。

那么,燃气轮机就是一门融合了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和精密控制的,真正的“玄学”。

实验室里,那台经过“魔改”,安装了钛合金涡轮的“红旗动力II型”增压柴вле机,被当成了最重要的实验平台。

何维带领着团队,以它为基础,开始了一项更加大胆的实验——为柴油机,加装一个“废气涡轮”动力回收系统。

“各位,我们知道,传统的柴油机,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能量,都通过废气,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在技术研讨会上,何维指着黑板上的能量流动图。

“而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这些高温高压的废气,去推动一个涡轮。这个涡轮,再通过一个传动装置,将回收的动力,直接叠加到发动机的主输出轴上。”

“这就好比,我们在马车的后面,又加了一个风帆。不仅不消耗额外的草料,还能借助风力,让马车跑得更快。”

这个理念,在当时,同样是石破天惊。

它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涡轮复合动力”技术的雏形。

但在1982年,想要实现它,困难重重。

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废气涡轮”的转速,和柴油机主轴的转速,实现完美的同步和匹配。

如果匹配不好,巨大的能量冲击,会瞬间摧毁整个传动系统。

团队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计算和试验,但都失败了。

“何总工,不行啊!”陈博拿着一份失败的实验报告,愁眉苦脸,“我们设计的液力耦合器,根本承受不住涡轮瞬间爆发出的巨大扭矩,每次一结合,就打滑、过热,甚至直接报废。”

“而且,涡轮的转速响应,和柴油机的油门响应,根本就不在一个节奏上。油门踩下去,柴油机已经吼起来了,涡轮那边还没反应过来。等涡轮转速上来了,油门又收了。完全是各唱各的调,根本没法协同工作。”

面对这个难题,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在试图驯服两匹朝着不同方向狂奔的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