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来自京城的警告

在王立行这些纯粹的科学家眼中,自己现在做的这些事,确实离“科研”太远了。

“何维,我提醒你。”王立行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要被眼前的这些权力斗争和经营琐事,迷住了眼睛,浪费了你最宝贵的天赋。我希望你,能尽快处理完红旗厂的事情,回到你真正该待的地方。实验室,才是你的战场!”

电话挂断。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陆国兴和陈博都面露忧色。

他们听出了王院士话里的警告意味。

如果何维失去了京城这位泰山北斗的支持,那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可能随时崩塌。

林秋宜也担忧地看着何维。

何维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远处那两个工厂高大的烟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王老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一直存在的某个思维盲区。

是啊。

我为什么要把红星厂和红旗厂,割裂开来看呢?

【启示】AI的视野中,一张庞大的,关于全省工业布局的产业链结构图,缓缓浮现。

他看到了红星厂。

它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它的核心产品——机床和特种材料,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

“特种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这个心脏最核心的“起搏器”,负责研发最尖端的技术。

他又看到了未来的“红旗动力总厂”,它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如同一个强壮的“身体”。

它的任务,是利用红星厂提供的先进设备和材料,大规模地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最终产品——拖拉机和发动机。

一个负责“研发”和“供应”。

一个负责“生产”和“销售”。

理论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是,在1982年这个充满了壁垒和僵化体制的时代,这种分工,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何维脑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

“如果实验室研发出一种新的耐磨涂层,我要怎么把它应用到红旗厂的发动机活塞上?我需要先向孙厂长打报告,孙厂长再和刘卫国协调,然后红星厂的生产科再给红旗厂的采购科下订单……这一个来回,黄花菜都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红旗厂的生产线需要一种特殊规格的镗床,我又该怎么让红星厂为我单独开模制造?这又不符合红星厂的国家生产计划,他们凭什么为我这个‘兄弟单位’,专门调整生产线?”

“沟通成本、部门壁垒、本位主义……”

无数个阻碍效率的词,在他脑中闪过。

他忽然发现,自己之前的那个“超级工厂”计划,虽然宏大,但还不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