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要和他谈谈

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红旗厂技术攻关小组,都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

那两台从废铁堆里被重新请回来的样品,被彻底大卸八块。

每一个螺丝,每一个垫片,都被清洗得锃亮,然后由陈博带领着技术员们,用最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记录、绘图。

何维,则成了这群人的导师。

他几乎不出办公室,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绘图台前,将那两套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与重构。

他的笔下,一个全新的,吸收了德系模块化风冷技术和英系高效燃烧室技术的“怪物”,正在一点点地成型。

林秋宜的工作,也前所未有的繁忙。

她不仅要负责翻译何维需要的所有外文资料,还要整理每天产生的大量图纸和实验数据,更要充当何维与外界之间的联络人,挡掉所有不必要的干扰。

她像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齿轮,保障着整个项目组这台庞大机器的顺利运行。

然而,红旗厂内部的风平浪静,不代表外界也同样如此。

何维在红旗厂的这一系列铁腕行动,以及那个“一年内造出全新发动机”的疯狂目标,像一块巨石,在中国当时那个平静而封闭的拖拉机行业里,激起了轩然大波。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行业龙头,也是红旗厂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洛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以下简称“洛城一拖”)的耳朵里。

洛城一拖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总工程师,以及十几个分厂的厂长,围坐一圈,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坐在主位上的,是洛城一拖的厂长兼总工程师,陆国兴。

他六十多岁,是国内第一批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拖拉机专家,也是东方红-54型拖拉机的中方总设计师之一,他是技术出身,更喜欢以总工程师的身份来管理工厂。

可以说,他就是这个行业的泰山北斗,权威中的权威。

“诸位,想必那个红旗厂的消息,大家都听说了吧?”陆国兴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听说了,陆总工。”一个分厂厂长不屑地哼了一声,“我看就是胡闹!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靠着不知道哪来的关系当上巡视员,就以为自己能点石成金了?还一年造出新发动机?他以为他是谁?是神仙吗?”

“就是!简直是天方夜谭!”另一个干部附和道,“还把我们几十年的功勋产品,说成是‘垃圾’。这不仅是在否定红旗厂,更是在否定我们整个行业,是在否定您啊,陆总工!”

这记马屁,拍得恰到好处。

陆国兴的脸色沉了沉。

红旗厂和洛城一拖,虽然师出同源,技术都来自苏联系。

但几十年来,洛城一拖一直稳坐老大的位置,他们生产的拖拉机,是国家的名片,是他们的骄傲。

而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竟然敢公然挑战这个权威,甚至要把他们的基础设计说得一文不值。

这让陆国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冒犯。

“我看了他们那个所谓的‘攻关小组’的报告。”陆国兴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是他的学生从省科技厅那边弄来的内部简报,“什么‘模块化’、‘风冷’、‘二次增压’……全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他重重地把文件拍在桌上,用一种教训人的口吻说道:“他们根本就不懂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拖拉机,要的就是皮实,耐用,好维修!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农民用得起吗?坏了谁会修?完全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

“陆总工说得对!”众人纷纷附和。

“我们绝不能让这种歪风邪气,扰乱了我们行业的发展方向!”